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基工程论文

青银高速公路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概述第9-14页
 §1-1 水泥搅拌桩的概念第9页
 §1-2 水泥搅拌桩技术的发展第9-10页
 §1-3 深层搅拌法地基加固技术适用范围第10-11页
  1 - 3 - 1 适用土质第10页
  1-3-2 加固深度第10页
  1-3-3 适用工程第10-11页
 §1-4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研究现状第11-12页
 §1-5 水泥搅拌桩的应用现状第12-13页
  1-5-1 搅拌桩的设计应用第12页
  1-5-2 确定承载力的方法第12-13页
 §1-6 本文研究的方法和内容第13-14页
第二章 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基本原理第14-26页
 §2-1 概述第14页
 §2-2 水泥土的工程特性第14-18页
 §2-3 水泥土的加固机理第18-21页
  2-3-1 水泥的水解和水化反应第18-19页
  2-3-2 粘土颗粒与水泥水化物的作用第19-20页
  2-3-3 碳酸化作用第20-21页
 §2-4 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与分析第21-23页
  2-4-1 施工方法与工艺第21-23页
   2-4-1-1 施工机具及配套机械第21-22页
   2-4-1-2 施工工艺第22-23页
  2-4-2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第23页
 §2-5 水泥搅拌桩检测方法与分析第23-26页
  2-5-1 工程检测内容与项目第23页
  2-5-2 检测方法与分析第23-26页
第三章 搅拌桩复合地基的理论分析第26-38页
 §3-1 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数学模型第26-29页
  3-1-1 引言第26页
  3-1-2 常见的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模型第26-29页
 §3-2 搅拌桩单桩承载力的确定第29-30页
 §3-3 复合地基桩土共同工作原理第30-35页
  3-3-1 桩体的承载性状第31-32页
  3-3-2 桩间土的受荷变形特性第32-33页
  3-3-3 桩土共同作用分析第33-34页
  3-3-4 桩土应力比影响因素分析第34-35页
  3-3-5 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分第35页
 §3-4 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第35-38页
第四章 拌桩复合地基的试验研究第38-45页
 §4-1 概述第38页
 §4-2 试验工程概况第38页
 §4-3 试验方案确定第38-39页
  4-3-1 现场荷载试验设备第38-39页
  4-3-2 试验加载方法和沉降观测第39页
 §4-4 试验数据整理第39-44页
 §4-5 承载力的确定第44-45页
第五章 搅拌桩复合地基数值计算第45-56页
 §5-1 ANSYS 软件介绍第45-46页
 §5-2 本构模型第46-48页
 §5-3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有限元计算模型第48-49页
 §5-4 计算结果第49-51页
  5-4-1 桩及地基土的应力第49-50页
  5-4-2 土的沉降第50-51页
  5-4-3 Q-S 曲线第51页
 §5-5 数值分析结果第51-56页
  5-5-1 桩长对各参数的影响第51-53页
  5-5-2 桩间距对各参数的影第53-54页
  5-5-3 桩体模量对承载力的影响第54-56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56-59页
 §6-1 主要结论第56-57页
 §6-2 展望第57-58页
 §6-3 结束语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OMAP5912的音频系统平台设计
下一篇:矿尾砂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