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12页 |
| 缩略语 | 第12-13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48页 |
| 第一章 植物耐盐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3-21页 |
| 1. 离子运输相关基因 | 第13-15页 |
| 2. 与有机溶质合成相关的基因 | 第15-17页 |
| 3. 过氧化物酶相关基因与盐碱胁迫应答 | 第17页 |
| 4. LEA 蛋白类型基因与盐胁迫 | 第17-18页 |
| 5. 光合作用相关的抗盐碱基因 | 第18页 |
| 6. 具有一定调节作用的抗盐碱相关调控基因 | 第18-21页 |
| 第二章 植物耐盐基因NHX1的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 1. Na~+/H~+反向运输载体基因及其家族 | 第21-22页 |
| 2. NHX1蛋白的作用机理 | 第22页 |
| 3. NHX1 基因工程进展 | 第22-23页 |
| 4. 展望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农杆菌介导的油菜转基因研究进展 | 第25-35页 |
| 1.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机理 | 第26-28页 |
| 2. 影响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 | 第28-31页 |
| 3. 转基因植株的筛选 | 第31-32页 |
| 4. 芸苔属植物转基因的遗传与表达 | 第32页 |
| 5. 国内外主要研究现状 | 第32-34页 |
| 6.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展望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 第35-39页 |
| 1. 外源基因整合的鉴定 | 第35-36页 |
| 2. 外源基因转录水平的鉴定 | 第36-37页 |
| 3. 外源基因表达蛋白的检测 | 第37页 |
| 4. 报告基因的酶法检测 | 第37-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8页 |
| 引言 | 第48-50页 |
| 第二部分 正文 | 第50-67页 |
| 第一章 甘蓝型油菜带柄子叶高频率再生植株体系的建立 | 第50-57页 |
| 1. 材料和试剂 | 第51页 |
| ·试验材料 | 第51页 |
| 2 方法 | 第51-55页 |
| ·影响甘蓝型油菜带柄子叶高频率再生植株的因素 | 第51-55页 |
| ·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对带柄子叶芽苗分化的影响 | 第52-53页 |
| ·龄对甘蓝型油菜带柄子叶分化的影响 | 第53-54页 |
| ·预培养对带柄子叶再生的影响 | 第54-55页 |
| ·AgNO_3对带柄子叶再生的影响 | 第55页 |
| ·转化体系的条件 | 第55页 |
| 3 讨论 | 第55-57页 |
| ·影响甘蓝型油菜带柄子叶高频率再生植株 | 第55-57页 |
| 第二章 盐角草 NHX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转化甘蓝型油菜及其耐盐性的初步研究 | 第57-67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8页 |
| 2. 方法 | 第58-60页 |
| ·pBI121-NHX1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8页 |
|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 | 第58-59页 |
| ·转化农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59页 |
| ·油菜的遗传转化 | 第59-60页 |
| ·分子生物学检测 | 第60页 |
| ·转基因苗的耐盐实验 | 第60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60-63页 |
|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0-61页 |
| ·植物表达载体的鉴定 | 第61-62页 |
| ·PCR 及RT-PCR 检测 | 第62页 |
| ·转基因苗的耐盐实验 | 第62-63页 |
| 4. 讨论 | 第63-66页 |
| ·盐角草NHX 基因的构建 | 第63-64页 |
| ·油菜转基因体系的建立 | 第64页 |
| ·农杆菌介导的油菜遗传转化条件 | 第64-65页 |
| ·转NHX 基因的油菜植株的耐盐性 | 第65-66页 |
| 5 展望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个人简历 | 第70-71页 |
| 原创性声明 | 第71页 |
|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