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言 | 第7-12页 |
·核桃坪矿区概况 | 第7-8页 |
·交通位置及民族特点等 | 第7页 |
·地貌气候特点等 | 第7-8页 |
·核桃坪矿区及邻区地质工作现状 | 第8-12页 |
·前人工作概况 | 第8-9页 |
·选题依据 | 第9页 |
·研究内容、方法和路线 | 第9-10页 |
·完成工作量概况 | 第10-11页 |
·取得主要成果和认识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简述 | 第12-14页 |
·地层 | 第12-13页 |
·构造 | 第13页 |
·岩浆作用 | 第13页 |
·区域变质作用 | 第13页 |
·区域矿产 | 第13-14页 |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14-28页 |
·地层 | 第14-16页 |
·构造 | 第16-18页 |
·褶皱 | 第16页 |
·断裂 | 第16-18页 |
·岩浆岩 | 第18页 |
·矿体特征 | 第18-22页 |
·矿体形态、产状及其变化 | 第18-19页 |
·矿体(石)物质组分特征 | 第19-22页 |
·围岩蚀变 | 第22-26页 |
·矽卡岩化 | 第24-25页 |
·硅化 | 第25页 |
·方解石化 | 第25页 |
·黄铁矿化 | 第25-26页 |
·成矿期、成矿阶段和矿物生成顺序 | 第26-28页 |
·矽卡岩期 | 第26页 |
·热液成矿期 | 第26页 |
·表生期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成矿条件分析及成矿构造体系 | 第28-38页 |
·成矿地质条件 | 第28-32页 |
·地层条件 | 第28页 |
·岩性条件 | 第28-32页 |
·构造控矿 | 第32页 |
·岩浆岩作用与成矿 | 第32页 |
·构造期次的划分 | 第32-37页 |
·断裂结构面力学性质的鉴定 | 第32-36页 |
·构造期次 | 第36-37页 |
·构造控矿特征 | 第37页 |
·矿床成因讨论 | 第37-38页 |
第五章 矿床构造地球化学 | 第38-57页 |
·构造地球化学的理论、方法 | 第38页 |
·理论依据 | 第38页 |
·采样、分析与研究方法 | 第38页 |
·元素组合及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 第38-52页 |
·PD15坑构造岩主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38-44页 |
·坑道PD8、PD9、PD10构造岩主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44-52页 |
·构造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52-57页 |
·不同类型构造岩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52-55页 |
·构造岩中稀土元素总体特征 | 第55-57页 |
第六章 隐伏矿预测 | 第57-61页 |
·隐伏矿预测标志 | 第57页 |
·地层与岩性标志 | 第57页 |
·构造标志 | 第57页 |
·岩浆岩标志 | 第57页 |
·围岩蚀变及金属矿化标志 | 第57页 |
·预测靶区 | 第57-61页 |
·坑道PD15坑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及找矿靶区 | 第57-58页 |
·坑道PD8、PD9、PD10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及找矿靶区 | 第58-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录A | 第65-72页 |
附录B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