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城市燃气供应论文

液化天然气汽化站自增压系统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液化天然气产业的迅速发展第11-12页
     ·液化天然气汽化站储罐的压力控制第12-13页
     ·液化天然气汽化站自增压系统研究意义第13页
   ·液化天然气汽化站自增压系统研究现状第13-16页
     ·低温液体无损储存热力学模型研究第13-14页
     ·增压汽化器换热性能研究第14-16页
     ·自增压系统的模拟计算第16页
   ·本文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2章 流体基础热物性计算第17-26页
   ·引言第17-18页
   ·天然气热力学性质计算第18-22页
     ·自由度、吉布斯相率第18页
     ·饱和蒸汽压第18-19页
     ·密度第19-20页
     ·汽化潜热、凝结潜热第20页
     ·比热、比焓、干度第20-21页
     ·干度第21-22页
     ·热膨胀系数第22页
   ·天然气迁移物性计算第22-23页
     ·黏度第22-23页
     ·导热系数第23页
   ·湿空气热力7。^?质计算第23-25页
     ·含湿量第23-24页
     ·比焓第24页
     ·密度第24页
     ·比热第24-25页
     ·热膨胀系数第25页
   ·湿空气迁移性质计算第25页
     ·动力粘度第25页
     ·导热系数第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自增压系统传热分析与储罐热力模型选取第26-41页
   ·引言第26页
   ·淄博液化天然气汽化站自增压系统第26-31页
     ·淄博液化天然气汽化站工艺流程与平面布置第26-27页
     ·自增压系统主要设备参数第27-31页
   ·自增压系统传热分析第31-35页
     ·储罐传热分析第31-34页
     ·汽化器传热分析第34-35页
     ·管道传热分析第35页
   ·低温液体储存容器的热力学模型的选取第35-39页
     ·概述第35-36页
     ·饱和均质模型第36-37页
     ·均相表而蒸发模型第37页
     ·俄罗斯模型第37-38页
     ·三区模型第38页
     ·模型的选取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4章 自增压与稳压供气过程的计算求解第41-55页
   ·引言第41页
   ·储罐系统的三区模型以及离散化第41-44页
     ·储罐系统的三区模型第41-44页
     ·储罐系统的三区模型方程离散化第44页
   ·增压管道与汽化器传热及流阻计算第44-50页
     ·概述第44-46页
     ·传热计算及相关参数第46-49页
     ·流动阻力计算及相关参数第49-50页
   ·程序设计与求解第50-53页
     ·计算程序流程设计第50-51页
     ·程序设计中主要考虑问题第51-52页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5章 计算结果分析与建议第55-71页
   ·算例及分析第55-65页
     ·算例初始、边界参数第55页
     ·增压管路与汽化器的传热流阻计算第55-62页
     ·储罐传热传质计算第62-65页
   ·储罐自增压影响因素分析第65-67页
     ·初始充满率的影响第65-66页
     ·初始压力的影响第66-67页
     ·换热器换热能力与环境温度的影响第67页
   ·计算总结与建议第67-69页
     ·计算总结第67-68页
     ·建议第68-69页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结论第71页
   ·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致谢第76-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第77-78页
 发表论文第77页
 获奖情况第77页
 参与编写的书籍第77-78页
附录第78-95页
 附录1:增压管道与汽化器的流阻换热计算程序第78-91页
 附录2:储罐中传热传质计算程序第91-94页
 附录3:求解温度的迭代函数程序第94-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居住小区公共空间品质塑造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下一篇:动力分布式混水变频供热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