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脑部CT图像三维重建可视化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第一章 绪论第1-21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第13-15页
 1.3 科学计算可视化的作用第15-16页
 1.4 科学计算可视化的实现模式第16-17页
  1.4.1 后处理模式第16-17页
  1.4.2 跟踪处理模式第17页
  1.4.3 驾驭处理模式第17页
 1.5 科学计算可视化过程第17-18页
  1.5.1 数据预处理第17页
  1.5.2 映射或构模第17-18页
  1.5.3 绘制第18页
  1.5.4 显示第18页
 1.6 科学计算可视化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第18-19页
 1.7 医学可视化的展望第19页
 1.8 课题的来源第19页
 1.9 课题的意义第19页
 1.10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安排第19-21页
第二章 数据来源第21-24页
 2.1 图像采集的方法第21-22页
  2.1.1 胶片或图片上的影像第21页
  2.1.2 视频信号图像的采集第21页
  2.1.3 数字图像的采集第21-22页
 2.2 DICOM标准第22-24页
第三章 医学图像处理第24-32页
 3.1 滤波处理第24-28页
  3.1.1 邻域平均法第24-25页
  3.1.2 中值滤波第25-26页
  3.1.3 具有边界保持的平滑滤波器第26-28页
   3.1.3.1 K近邻均值(中值)滤波器第26页
   3.1.3.2 LUM滤波器第26页
   3.1.3.3 自适应LUM滤波器第26-28页
 3.2 图像的锐化第28-30页
  3.2.1 一阶微分算法第28-29页
  3.2.2 二阶微分算法第29-30页
 3.3 医学图像处理实例分析第30-32页
第四章 三维医学图像重建技术第32-59页
 4.1 三维图像重建第32-33页
 4.2 医疗影像里用到的三维图像重建和显示技术第33-34页
 4.3 面绘制第34-51页
  4.3.1 三角面条带法第35-39页
   4.3.1.1 任意形状单轮廓线之间的三维形体重建第35-36页
   4.3.1.2 单一凸轮廓线的三维重建第36-37页
   4.3.1.3 任意形状单轮廓线三维重建第37-38页
   4.3.1.4 多轮廓线之间的三维形体重建第38-39页
  4.3.2 基于等值面提取的三维重建第39-51页
   4.3.2.1 MC方法第40-46页
    4.3.2.1.1 等值面抽取第40-43页
    4.3.2.1.2 MC方法的二义性第43-44页
    4.3.2.1.3 MC方法二义性的解决第44-46页
   4.3.2.2 MT方法第46-48页
    4.3.2.2.1 MT方法的基本原理第47-48页
    4.3.2.2.2 MT方法中的二义性和消除第48页
   4.3.2.3 立方体剖分法第48-51页
 4.4 体绘制第51-57页
  4.4.1 体绘制方法的分类第51-52页
  4.4.2 图像空间为序的直接三维重建算法第52页
  4.4.3 体空间为序的直接三维重建算法第52-53页
  4.4.4 直接体绘制算法步骤第53-55页
   4.4.4.1 对体数据中体素分类方法的讨论第53-54页
   4.4.4.2 不透明度和颜色变换函数的确定第54-55页
  4.4.5 直接体绘制中的光学模型第55-57页
 4.5 图像之间的插值第57-59页
第五章 实验结果第59-66页
 5.1 脑部 CT图像的三维重建第59-62页
  5.1.1 体表边界的自动提取第59-60页
   5.1.1.1 基于阈值的图像分割第59页
   5.1.1.2 灰度阈值的选取第59-60页
  5.1.2 脑部 CT图像三维重建的可视化第60-62页
  5.1.3 纵剖面、横剖面、斜切面第62页
 5.2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第62-66页
  5.2.1 基于找边界的一种简单的对于有反射光的图像去噪第62-64页
  5.2.2 头顶空洞的解决办法第64-6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6.1 研究总结第66页
 6.2 研究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鼠囊胚活检用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及玻璃化冷冻囊胚的初步实验研究
下一篇:钕铁硼/热固性树脂基磁性复合材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