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错芯区结构及杂质-位错相互作用的第一原理研究
第1章 引言 | 第1-30页 |
·本章引论 | 第11-16页 |
·位错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 第11-14页 |
·位错芯区结构的原子学模拟 | 第14-16页 |
·位错芯区结构的第一原理研究 | 第16-22页 |
·杂质-位错相互作用中的电子结构因素 | 第22-25页 |
·位错芯区的电子结构效应 | 第25-28页 |
·选题思想与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第2章 理论方法 | 第30-56页 |
·经典位错理论 | 第30-41页 |
·线弹性力学理论 | 第30-33页 |
·直线位错的线弹性理论 | 第33-37页 |
·Peierls-Nabarro 点阵模型 | 第37-41页 |
·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及基本近似 | 第41-44页 |
·薛定谔方程 | 第41-42页 |
·绝热近似 | 第42-43页 |
·单电子近似 | 第43-44页 |
·密度泛函理论(DFT) | 第44-48页 |
·Hohenberg-Kohn 定理 | 第44页 |
·Kohn-Sham 方程 | 第44-47页 |
·体系总能与结合能 | 第47-48页 |
·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 | 第48-51页 |
·Bloch 定理 | 第48页 |
·k 点采样 | 第48-49页 |
·Kohn-Sham 方程的平面波表示 | 第49页 |
·赝势的导出 | 第49-50页 |
·模守恒赝势 | 第50-51页 |
·DMol 方法 | 第51-56页 |
·自洽场求解 | 第51-53页 |
·数值基组 | 第53页 |
·结构优化 | 第53-54页 |
·Mulliken 占据数分析 | 第54-55页 |
·态密度 | 第55-56页 |
第3章 自旋对铁刃位错芯区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 第56-69页 |
·本章引论 | 第56-57页 |
·计算方法 | 第57-58页 |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58-67页 |
·体心立方铁块体的性质 | 第58-59页 |
·广义堆垛能 | 第59-63页 |
·体心立方铁中刃位错性质 | 第63-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4章 碳在铁刃位错芯区的掺杂效应 | 第69-85页 |
·本章引论 | 第69-70页 |
·理论方法和模型 | 第70-74页 |
·计算方法 | 第70-71页 |
·刃位错的构建 | 第71-74页 |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74-84页 |
·原子团大小测试 | 第74-75页 |
·块体铁中的碳间隙态 | 第75-76页 |
·位错芯区电子结构 | 第76-78页 |
·位错芯区间隙型碳的掺杂效应 | 第78-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5章 轻杂质与FeAl 中刃位错的相互作用 | 第85-108页 |
·本章引论 | 第85-87页 |
·计算模型与方法 | 第87-89页 |
·轻杂质在刃位错芯区的掺杂效应 | 第89-98页 |
·几何结构 | 第89-90页 |
·局域态密度 | 第90-93页 |
·能量学分析 | 第93-98页 |
·硼在位错芯区的偏聚机制 | 第98-106页 |
·计算模型 | 第99-100页 |
·替位与间隙态 | 第100-102页 |
·聚集态 | 第102-105页 |
·硼与Fe 反位缺陷的作用 | 第105-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2页 |
致谢与声明 | 第122-12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3-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