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戏剧艺术论文--中国戏剧艺术论文--地方剧艺术论文

民间小戏与乡土社会民众的互动状况研究--以祁太秧歌为个案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导言第9-16页
 第一节 本论文的核心概念界定第9-10页
  一、民间小戏第9页
  二、秧歌与秧歌戏第9-10页
  三、祁太秧歌称法的沿革变化第10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0-12页
  一、关于民间小戏的研究状况第10-11页
  二、关于祁太秧歌的研究状况第11-12页
 第三节 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第12-16页
  一、研究意义第12-13页
  二、研究方法第13-16页
第一章 祁太秧歌概况第16-24页
 第一节 祁太秧歌溯源及其发展状况第16-22页
  一、祁太“秧歌”的产生和发展第16-19页
  二、祁太秧歌戏班第19-22页
 第二节 祁太秧歌的演出习俗第22-24页
  一、摆酒设盟第22页
  二、铁炮迎送第22-23页
  三、“交社”演出第23-24页
第二章 作为乡俗和民间艺术的祁太秧歌第24-38页
 第一节 作为乡俗的祁太秧歌第24-32页
  一、祁太秧歌与当地人的祭祀和信仰第24-28页
  二、祁太秧歌与晋中人生礼仪第28-30页
  三、祁太秧歌与当代仪式庆典第30-32页
 第二节 作为民间艺术的祁太秧歌第32-36页
  一、祁太秧歌在新时代的发展第32-33页
  二、祁太秧歌作为民间艺术的变迁过程第33-34页
  三、比赛机制和旅游业给祁太秧歌带来的新机遇第34-35页
  四、祁太秧歌发展中的新趋势第35-36页
 第三节 祁太秧歌的民俗学分析第36-38页
  一、深厚的乡土文化是祁太秧歌的基础和灵魂第36-37页
  二、祁太秧歌继续发展的原动力第37-38页
第三章 祁太秧歌的表演活动第38-43页
 第一节 祁太秧歌在前营村的演出第38-41页
  一、前营村概况第38页
  二、祁太秧歌在前营村的恢复第38-39页
  三、祁太秧歌在前营村的表演过程第39-40页
  四、祁太秧歌在乡民生活中的独特作用第40-41页
 第二节 民间的业余秧歌活动第41-43页
第四章 秧歌剧本中的乡民观念第43-61页
 第一节 家庭生活类型第43-53页
  一、商人家庭型情节模式第43-47页
  二、农民家庭型情节模式第47页
  三、嗜烟好赌型情节模式第47-49页
  四、婆媳小姑型情节模式第49-51页
  五、继母型情节模式第51-52页
  六、美满家庭型情节模式第52-53页
 第二节 婚恋生活类型第53-58页
  一、未婚恋爱型情节模式第53-55页
  二、婚姻爱情型情节模式第55-57页
  三、偷情型情节模式第57-58页
 第三节 农业灾害型第58-59页
 第四节 小商小贩型第59-61页
第五章 祁太秧歌的发展趋势第61-64页
 第一节 大众文化包围下的祁太秧歌第61-62页
 第二节 祁太秧歌的发展出路第62-64页
结语第64-65页
参考书目第65-66页
附录1第66-67页
附录2第67-68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8-69页
后记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酰基硫脲、酰氨基硫脲的绿色合成研究
下一篇:基于知识的家电产品配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