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权扩张研究
| 引言 | 第1-11页 |
| 第一部分 人格和人格权 | 第11-21页 |
| 一 人格 | 第11-14页 |
| (一) 人格溯源 | 第11-12页 |
| (二) 事实人格和法律人格 | 第12-14页 |
| 二 人格权 | 第14-21页 |
| (一) 人格权的概念 | 第14-18页 |
| (二) 人格权的价值 | 第18-21页 |
| 第二部分 人格权的历史考察 | 第21-38页 |
| 一 国外人格权的历史发展 | 第21-27页 |
| (一) 物质性人格权的历史发展 | 第21-23页 |
| (二) 精神性人格权的历史发展 | 第23-26页 |
| (三) 国外人格权发展历史的总结 | 第26-27页 |
| 二 中国人格权立法的历史发展 | 第27-34页 |
| (一) 中国古代的人格权立法 | 第27-30页 |
| (二) 中国近代的人格权立法 | 第30-31页 |
| (三) 中国当代的人格权立法 | 第31-34页 |
| 三、人格权的立法定位 | 第34-38页 |
| 第三部分 人格权的扩张 | 第38-55页 |
| 一、一般人格权 | 第40-45页 |
| (一) 产生与发展概况 | 第40-41页 |
| (二) 发展原因 | 第41-42页 |
| (三) 功能 | 第42-43页 |
| (四) 特征 | 第43-44页 |
| (五) 作用 | 第44-45页 |
| 二、具体人格权 | 第45-48页 |
| (一) 物质性人格权 | 第46页 |
| (二) 精神性人格权 | 第46-48页 |
| 三、人格权的扩张 | 第48-55页 |
| (一) 内涵层次上的扩张 | 第48-49页 |
| (二) 主体的扩张 | 第49-51页 |
| (三) 内容的扩张 | 第51页 |
| (四) 救济方式上的扩张 | 第51-52页 |
| (五) 人格权优越于财产权的趋势 | 第52页 |
| (六) 人格权保护的延伸 | 第52-53页 |
| (七) 人格权扩张之限制 | 第53-55页 |
| 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