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森林更新概况 | 第9页 |
·森林更新与种子库的研究 | 第9-12页 |
·种子库种子密度 | 第9-10页 |
·森林土壤种子库的变化格局对天然更新的影响 | 第10-12页 |
·森林更新与干扰的研究 | 第12-13页 |
·干扰程度与不同的森林更新机制 | 第12-13页 |
·干扰频率与更新的时间动态 | 第13页 |
·干扰的空间范围及形状与更新的空间格局 | 第13页 |
·森林更新动态的研究 | 第13-14页 |
·水曲柳天然资源的分布现状 | 第14页 |
·水曲柳更新、资源保护的研究 | 第14-15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5-17页 |
2 研究地自然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研究地自然概况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全面踏查和样地调查 | 第17-18页 |
·水曲柳栽植试验 | 第18页 |
·栽植苗木成活率和生长量观测 | 第18页 |
·标准木选取及其生物量测定 | 第18-19页 |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 第19页 |
·地表温度的测定 | 第19页 |
·试验区林分资料和降水量数据的收集 | 第19页 |
·数据分析 | 第19-20页 |
3 高台整地处理与土壤表层含水量的变化 | 第20-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取样 | 第20页 |
·含水量的测定 | 第20页 |
·气象资料收集 | 第20页 |
·数据分析 | 第2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0-23页 |
·生长季HSP区和USP区土壤含水量的差异 | 第20-22页 |
·生长季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 第22页 |
·生长季土壤表层含水量的季节变化 | 第22页 |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与土壤表层含水量变化及其差异 | 第22-23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3页 |
·讨论与进一步研究问题 | 第23-24页 |
4 高台整地处理与土壤表层温度的变化 | 第24-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土壤表层温度测定 | 第24页 |
·数据分析 | 第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HSP区和USP区土表最高温、最低温和日均温的季节变化 | 第24-25页 |
·HSP区和USP区地表日均温变异的季节变化 | 第25-26页 |
·HSP区和USP区土表温度的日变化及其变异 | 第26-27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27-29页 |
·小结 | 第27页 |
·讨论 | 第27-29页 |
5 高台整地和截顶处理对水曲柳苗保存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 第29-32页 |
·研究方法 | 第29页 |
·测定方法 | 第29页 |
·数据分析 | 第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0页 |
·整地和截顶处理对苗木保存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整地和截顶处理对苗木死亡率的影响 | 第30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0-32页 |
·小结 | 第30页 |
·讨论与进一步研究问题 | 第30-32页 |
6 高台整地和截顶处理对水曲柳苗木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 | 第32-38页 |
·研究方法 | 第32页 |
·栽植苗木生长量的观测 | 第32页 |
·标准木选取和生长量测定 | 第32页 |
·标准木生物量测定 | 第32页 |
·数据分析 | 第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6页 |
·整地和截顶处理对高、径生长的影响 | 第32-33页 |
·整地和截顶处理对叶生长的影响 | 第33-34页 |
·整地和截顶处理对生物量累积及其分配的影响 | 第34-36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6-38页 |
·小结 | 第36页 |
·讨论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40页 |
1 高台整地处理改变了人工更新水曲柳苗生长的林地土壤的水分状况 | 第38页 |
2 高台整地处理改变了人工更新水曲柳苗生长的林地土壤的温度状况 | 第38页 |
3 高台整地和苗木截顶处理显著影响水曲柳苗的保存率 | 第38页 |
4 高台整地和苗木截顶处理改变了水曲柳苗地上部分的生长 | 第38-39页 |
5 高台整地和截项处理显著影响水曲柳苗木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的积累和分配 | 第39页 |
6 水曲柳天然林下土壤表层含水量高不是已更新幼苗生长的限制因子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6页 |
附录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49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