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节 提出问题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三节 本文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一、主要内容与基本框架 | 第1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三、分析数据界定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国内外消费行为理论的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第一节 西方消费经济理论概述 | 第12-14页 |
一、西方古典消费经济理论 | 第12-13页 |
二、当代西方消费经济理论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国内消费经济理论概述 | 第14-15页 |
第三节 其他消费经济理论研究 | 第15-18页 |
一、消费函数理论的研究 | 第15-16页 |
二、消费结构的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第三章 消费行为与消费函数模型 | 第18-28页 |
第一节 国外经典消费行为理论研究 | 第18-22页 |
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 第18-19页 |
二、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定 | 第19-20页 |
三、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定 | 第20-21页 |
四、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设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消费行为理论的新发展 | 第22-24页 |
一、随机游走假说 | 第22页 |
二、流动性约束假说 | 第22-23页 |
三、预防性储蓄假说 | 第23-24页 |
四、缓冲存储模型 | 第24页 |
第三节 我国学者对于消费函数的研究 | 第24-26页 |
一、王于渐函数 | 第24-25页 |
二、邹至庄函数 | 第25页 |
三、李子奈函数 | 第25页 |
四、臧旭恒函数 | 第25页 |
五、其他研究 | 第25-26页 |
第四节 本文采用的理论模型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我国地区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 | 第28-35页 |
第一节 理论假说 | 第28-30页 |
一、基本假设 | 第28-29页 |
二、理论模型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实证检验 | 第30-35页 |
一、模型估算 | 第30-33页 |
二、回归结果 | 第33-35页 |
第五章 我国居民消费行为差异的根源 | 第35-42页 |
第一节 收入差异 | 第35-36页 |
第二节 保障水平差异 | 第36-38页 |
第三节 消费习惯差异 | 第38-42页 |
一、消费便利性 | 第39-40页 |
二、消费观念的不同 | 第40-4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第42-49页 |
第一节 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根源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关于调整居民收入结构问题 | 第43-45页 |
一、努力扩大就业,加大初次分配调整力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 第43-44页 |
二、加大二次分配改革力度,完善政府再分配政策 | 第44页 |
三、加大分配秩序整顿力度,为收入分配结构调整优化提供良好环境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关于完善保障制度问题 | 第45-47页 |
一、在个人与政府共同负责的基础上,增大政府转移支付投入 | 第45-46页 |
二、扩大社保覆盖面 | 第46-47页 |
三、社保种类多样化 | 第47页 |
四、各部门配合,信息系统完善 | 第47页 |
第四节 关于发展消费信贷市场问题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