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论我国民事诉讼的立案审查机制

中文摘要第1-3页
外文摘要第3-7页
引言第7-9页
第1章 立案审查制度概述第9-12页
第2章 立案审查制度的比较法考察第12-20页
   ·英美法系立案审查制度第12-14页
     ·美国第12-13页
     ·英国第13-14页
   ·大陆法系立案审查制度第14-17页
     ·德国第14-15页
     ·法国第15-16页
     ·日本第16-17页
   ·两大法系立案审查制度的比较分析第17-19页
     ·两大法系立案审查制度的差异第17-18页
     ·两大法系立案审查制度的相同点第18-19页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3章 立案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第20-33页
   ·诉权理论第20-26页
     ·诉权的概念和实质第20-21页
     ·现代诉权理论第21-24页
     ·诉权与立案审查制度的关系第24-26页
   ·起诉要件和诉讼要件构成立案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第26-28页
   ·当事人理论第28-32页
     ·当事人的概念和分类第28-29页
     ·当事人概念的发展第29-31页
     ·区分程序当事人和正当当事人的意义第31-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4章 我国立案审查机制的现状和缺陷第33-44页
   ·我国立案审查制度的历史沿革第33-34页
   ·我国现行的立案审查机制第34-35页
   ·现行民事立案审查机制的缺陷第35-43页
     ·关于起诉条件中对“当事人适格”的要求第36-39页
     ·关于“起诉要有事实、理由”第39-40页
     ·关于立案审查的期限和当事人的缺位第40-42页
     ·关于“起诉证据”的规定第42-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5章 我国立案审查机制的完善第44-57页
   ·将立案程序的实质审查改为形式审查第44-48页
     ·建立程序当事人的理念第44-46页
     ·区分对起诉要件和诉讼要件的审查第46-48页
   ·完善立案审查的“程序保障”机制第48-50页
   ·构建互动性的诉讼要件审查程序第50-55页
     ·明确诉答程序的功能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第51-52页
     ·建立诉讼判决制度第52-53页
     ·建立答辩失权制度第53-55页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独创性声明第61页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61-62页
中文详细摘要第62-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楚简所见儒家仁学思想研究
下一篇:一个城市规划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