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菌类(食用菌)论文--木耳(云耳、黑木耳)论文

PCR技术在黑木耳交配型因子研究中的应用

目录第1-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8页
1. 前言第8-18页
 1.1 覃菌的交配系统第8-9页
 1.2 交配型因子的结构和功能第9-14页
  1.2.1 四极性交配系统第9-10页
  1.2.2 二极性交配系统第10-12页
  1.2.3 信息素/信息素受体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第12-14页
 1.3 黑木耳的极性研究第14-15页
 1.4 RAPD/BSA分析第15-16页
 1.5 担子菌交配型基因克隆的一些新策略第16-1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8-29页
 2.1 供试菌株及其来源第18页
 2.2 供试培养基第18页
 2.3 供试试剂第18-26页
  2.3.1 DNA抽提系列试剂第18-19页
  2.3.2 RAPD/PCR系列试剂第19-26页
 2.4 试验方法第26-29页
  2.4.1 DNA抽提第26-27页
  2.4.2 等基因池的构建第27页
  2.4.3 PCR扩增第27-28页
  2.4.4 引物筛选第28页
  2.4.5 DNA序列测定第28页
  2.4.6 DNA序列分析第28-2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9-39页
 3.1 单引物扩增结果第29-32页
  3.1.1 引物 XY_(161)的扩增结果第29-30页
  3.1.2 标记 XY_(161)1462的序列特征及同源序列比较第30-32页
 3.2 双引物扩增试验结果第32-33页
 3.3 简并引物扩增结果第33-39页
  3.3.1 引物br1F、br1R扩增结果及序列比较分析第33-38页
  3.3.2 引物br2F、br2R扩增结果第38页
  3.3.3 MIP系列引物扩增结果第38-39页
4. 讨论第39-44页
 4.1 关于短链引物扩增试验结果第39页
 4.2 关于引物XY_(161)扩增试验结果第39-40页
 4.3 关于长链简并引物扩增试验结果第40-43页
  4.3.1 引物br1F、br1R扩增结果与黑木耳交配型因子的结构第40-42页
  4.3.2 MIP系列引物扩增试验结果第42-43页
 4.4 对后续工作的一些设想第43-44页
5. 参考文献第44-50页
6.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总承包模式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下一篇:子宫输卵管造影中近端输卵管“梗阻”的方法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