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理论论文--信息论论文--信道编码理论论文

代数空时码的研究和仿真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缩略语第13-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21页
   ·三代后(83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第15-16页
   ·MIMO 空时传输技术第16-17页
   ·空时编码技术第17-18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第18-21页
第2章 空时编码技术第21-37页
   ·MIMO 信道容量第21-24页
   ·空时编码的设计原理第24-28页
     ·系统模型第25-26页
     ·设计准则第26-28页
   ·空时编码的发展第28-30页
   ·典型的空时编码方案第30-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改进的对角代数空时码第37-51页
   ·对角代数空时码设计原理第37-43页
     ·调制分集的引入第37-39页
     ·编解码过程第39-42页
     ·分集度和编码增益第42-43页
     ·性能特点第43页
   ·改进的对角代数空时分组码第43-45页
     ·码的结构第44页
     ·编码增益第44-45页
   ·仿真结果第45-49页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4章 线状代数空时码研究第51-67页
   ·线状代数空时码设计原理第51-57页
     ·空时线的概念第51-52页
     ·丢番图系数第52-53页
     ·编解码过程与信道容量第53-56页
     ·设计举例第56-57页
   ·一种优化的线状代数空时码的讨论第57-63页
     ·码的结构第58-59页
     ·分集度的讨论第59-62页
     ·编码增益的讨论第62-63页
   ·仿真分析第63-65页
   ·本章小节第65-67页
第5章 代数空时码在HSUPA 中的应用第67-81页
   ·HSUPA 技术第67-68页
   ·HSUPA 物理层仿真平台第68-74页
   ·代数空时码在HSUPA 中的设计第74-75页
   ·仿真分析第75-79页
     ·仿真参数设置第75-78页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78-79页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结束语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9页
致谢第89-91页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第91-92页
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推荐表第92-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等院校招生数据联机分析处理系统
下一篇:IgE及其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组织胺对家兔肝损伤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