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立行政法中的无因管理之债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前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行政法的发展方向 | 第9-15页 |
第一节 传统行政法到现代行政法的观念转变 | 第9-12页 |
第二节 协作行政与现代社会的适应性 | 第12-15页 |
第二章 现实的问题 | 第15-18页 |
第一节 行政的多样性 | 第15页 |
第二节 当前的困境 | 第15-18页 |
第三章 行政法中的争议 | 第18-21页 |
第一节 公法与私法的争议 | 第18-19页 |
第二节 规范适用的争议 | 第19页 |
第三节 引入私法规则的意义 | 第19-21页 |
第四章 民法中的无因管理 | 第21-26页 |
第一节 无因管理的含义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 | 第22-23页 |
第三节 防止侵害行为的界定 | 第23-24页 |
第四节 无因管理制度的社会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五章 无因管理在行政法中的构建 | 第26-34页 |
第一节 建立无因管理的现实依据 | 第26页 |
第二节 对国外行政法的借鉴 | 第26-29页 |
第三节 无因管理的适用范围 | 第29-32页 |
第四节 行政法与民法无因管理的适用 | 第32-34页 |
第六章 行政主体和无因管理者的权利义务 | 第34-39页 |
第一节 行政法中债的关系 | 第34-36页 |
第二节 行政主体的权利义务 | 第36-37页 |
第三节 无因管理者的权利义务 | 第37-39页 |
第七章 无因管理的法律后果 | 第39-40页 |
第一节 无因管理的法学意义 | 第39页 |
第二节 无因管理的社会影响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谢词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