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第一章 序言 | 第9-22页 |
1.1 蛋白质的研究和应用概况 | 第10-11页 |
1.2 蛋白质与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1.3 卵清蛋白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12-14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4-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2页 |
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与OVA的相互作用 | 第22-50页 |
2.1 引言 | 第22-23页 |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3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2.3.1 溶液的配制 | 第23页 |
2.3.2 电导率的测定 | 第23页 |
2.3.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测定 | 第23-24页 |
2.3.4 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 | 第24页 |
2.3.5 胶束微环境极性的测定 | 第24页 |
2.3.6 OVA形貌研究 | 第24页 |
2.3.7 表面张力的测定 | 第24页 |
2.3.8 ~1HNMR谱的测定 | 第24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4-47页 |
2.4.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与OVA的相互作用 | 第24-34页 |
2.4.1.1 OVA对SDS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影响 | 第24-25页 |
2.4.1.2 SDS/OVA/H_2O体系中芘单体的微环境极性 | 第25-28页 |
2.4.1.3 SDS对OVA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 | 第28-31页 |
2.4.1.4 SDS对OVA荧光发射光谱的影响 | 第31-34页 |
2.4.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TAB与OVA的相互作用 | 第34-39页 |
2.4.3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与OVA的相互作用 | 第39-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对Vc与OVA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50-76页 |
3.1 引言 | 第50页 |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0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3.3.1 部分相图的测定 | 第50-51页 |
3.3.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测定 | 第51页 |
3.3.3 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 | 第51页 |
3.3.4 OVA形貌研究 | 第51页 |
3.3.5 pH值的测定 | 第51页 |
3.3.6 ~1HNMR谱的测定 | 第51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1-75页 |
3.4.1 Vc与OVA的相互作用 | 第51-60页 |
3.4.1.1 Vc对OVA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 | 第51-53页 |
3.4.1.2 Vc对OVA的荧光猝灭 | 第53-60页 |
3.4.2 SDS对Vc与OVA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60-67页 |
3.4.2.1 Vc/SDS/OVA/H_2O体系中SDS与OVA的相互作用 | 第60-65页 |
3.4.2.2 Vc/SDS/OVA/H_2O体系部分相图的绘制 | 第65-67页 |
3.4.3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TAB对Vc与OVA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67-71页 |
3.4.4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对Vc与OVA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71-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6页 |
第四章 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与OVA的相互作用 | 第76-97页 |
4.1 引言 | 第76页 |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76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76-77页 |
4.3.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测定 | 第76-77页 |
4.3.2 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 | 第77页 |
4.3.3 ~1HNMR谱的测定 | 第77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77-96页 |
4.4.1 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与OVA的相互作用 | 第77-90页 |
4.4.1.1 SDS/DTAB复配体系与OVA的相互作用 | 第77-84页 |
4.4.1.2 SDS/CTAB复配体系与OVA的相互作用 | 第84-90页 |
4.4.2 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Vc与OVA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90-96页 |
4.4.2.1 SDS/DTAB复配体系对Vc与OVA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90-93页 |
4.4.2.2 SDS/CTAB复配体系对Vc与OVA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93-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97-98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