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下的安塞腰鼓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2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意义 | 第6-7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动态 | 第7-9页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研究 | 第7-8页 |
二、安塞腰鼓的相关研究 | 第8-9页 |
第三节 主要理论及研究方法 | 第9-12页 |
一、主要理论 | 第9-10页 |
二、主要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第二章 调查地概况 | 第12-15页 |
第一节 安塞县地理状况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安塞县历史背景 | 第14-15页 |
第三章 安塞腰鼓的功能变迁 | 第15-34页 |
第一节 安塞腰鼓的宗教功能 | 第15-23页 |
第二节 安塞腰鼓的社会功能 | 第23-27页 |
第三节 安塞腰鼓的政治功能 | 第27-29页 |
第四节 安塞腰鼓的经济功能 | 第29-34页 |
第四章 安塞腰鼓的现状与展望 | 第34-43页 |
第一节 安塞腰鼓的发展现状 | 第34-36页 |
一、政府出资培训腰鼓手 | 第34-35页 |
二、腰鼓传承进入课堂 | 第35-36页 |
三、发展文化产业 | 第36页 |
第二节 安塞腰鼓发展中的问题 | 第36-40页 |
一、政府缺乏长效管理机制 | 第36-37页 |
二、腰鼓发展缺乏合理的传承机制 | 第37-39页 |
三、腰鼓缺乏持续的观赏性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安塞腰鼓传承发展的建议 | 第40-43页 |
一、发挥政府导向作用 | 第41-42页 |
二、创新腰鼓传承机制 | 第42-43页 |
三、发展旅游产业 | 第43页 |
结语 | 第43-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附录照片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