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派内画中融入藏族文化题材的创意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相关概念界定 | 第8-10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 | 第10-13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二、相关理论 | 第11-13页 |
第三节 相关研究动态 | 第13-17页 |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二、对藏族工艺品及绘画艺术的研究 | 第15-16页 |
三、对内画的研究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冀派内画与藏族传统绘画艺术概况 | 第17-24页 |
第一节 衡水市冀派内画概述 | 第17-20页 |
一、冀派内画溯源 | 第18-19页 |
二、冀派内画工艺特点 | 第19页 |
三、冀派内画的题材分类 | 第19-20页 |
第二节 藏族传统的绘画艺术 | 第20-24页 |
一、藏族传统绘画艺术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二、藏族传统绘画艺术分类 | 第22-24页 |
第三章 藏式题材内画工艺品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 第24-36页 |
第一节 藏式题材内画工艺品开发的优势分析 | 第25-32页 |
一、藏族有历史悠久的鼻烟风俗 | 第25-26页 |
二、对藏式题材内画工艺品的认可度较高 | 第26-27页 |
三、冀派内画的独特性 | 第27-29页 |
四、冀派内画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前景 | 第29-30页 |
五、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 | 第30-31页 |
六、文化产品消费需求的推动 | 第31-32页 |
第二节 藏式题材内画工艺品开发的劣势分析 | 第32-36页 |
一、人才匮乏 | 第32-33页 |
二、内画艺术博物馆的体验效果不佳 | 第33-34页 |
三、国内市场占有率低 | 第34页 |
四、市场秩序紊乱 | 第34页 |
五、文化消费市场的激烈竞争 | 第34-35页 |
六、现代科技运用的矛盾 | 第35-36页 |
七、地方政府文化产业的观念滞后 | 第36页 |
第四章 藏式题材内画工艺品的市场定位 | 第36-50页 |
第一节 藏式题材内画工艺品的产品定位 | 第37-38页 |
一、彰显民族个性 | 第37-38页 |
二、培育民族文化消费的群体 | 第38页 |
第二节 藏式题材内画工艺品的市场定位 | 第38-40页 |
一、国内市场 | 第38-40页 |
二、国际市场 | 第40页 |
第三节 藏式题材内画工艺品的价格定位 | 第40-41页 |
第四节 藏式题材内画工艺品的方案设计 | 第41-44页 |
一、具有祝福象征意义的题材 | 第42-43页 |
二、建筑和史话类题材 | 第43页 |
三、人物类题材 | 第43-44页 |
第五节 藏式题材内画工艺品开发的对策和意义 | 第44-50页 |
一、寻找文化间的共同性 | 第44-45页 |
二、优化文化从业者的从业环境 | 第45-46页 |
三、塑造品牌形象 | 第46-47页 |
四、发挥政府宏观指导的优势 | 第47-48页 |
五、增强内画博物馆体验效果 | 第48页 |
六、内画创新要合理运用现代科技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