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1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7页 |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国内外低噪声路面的研究进展 | 第18-24页 |
·低噪声路面的降噪机理和降噪效果 | 第18-20页 |
·交通噪声的产生与控制 | 第18-19页 |
·低噪声路面的类型 | 第19页 |
·低噪声路面的降噪机理 | 第19-20页 |
·低噪声路面的降噪效果 | 第20页 |
·国内外低噪声路面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20-24页 |
·国外低噪声沥青混凝土路面研究历史与应用现状 | 第20-22页 |
·国内低噪声沥青混凝土路面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4-27页 |
·研究试验路段基本概况 | 第24页 |
·多孔性沥青混凝土路面降噪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24-25页 |
·多孔性低噪声沥青混凝土路面原材料的性质及要求 | 第25页 |
·传统低噪声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 | 第25页 |
·新改进的低噪声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合料的设计 | 第25-26页 |
·有关数据处理 | 第26-27页 |
·多孔性低噪声沥青混凝土路面降噪量估算 | 第26页 |
·空隙率估算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多孔性沥青混凝土路面降噪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27-33页 |
·混合料空隙率 | 第27-29页 |
·沥青路面厚度 | 第29页 |
·混合料集料粒径 | 第29-30页 |
·多孔性低噪声沥青混凝土路面初始空隙率的选择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五章 多孔性低噪声沥青混凝土路面原材料的筛选 | 第33-52页 |
·集料 | 第33-38页 |
·粗集料 | 第33-35页 |
·细集料 | 第35-36页 |
·填料 | 第36-37页 |
·我省集料使用情况 | 第37-38页 |
·沥青结合料 | 第38-48页 |
·结合料选择的依据 | 第38-40页 |
·国外采用的沥青结合料 | 第40-43页 |
·改性沥青 | 第43-47页 |
·结论和建议 | 第47-48页 |
·纤维 | 第48-51页 |
·木质素纤维(Methyl Celluose,简称MC) | 第49页 |
·矿物纤维 | 第49-50页 |
·聚合物化学纤维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传统的低噪声路面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 | 第52-65页 |
·设计的技术关键 | 第52-53页 |
·原材料及其性能检验 | 第53-55页 |
·粗集料及其性能检验 | 第53页 |
·细集料及其性能检验 | 第53页 |
·填料及其性能检验 | 第53-54页 |
·沥青结合料选择及其性能检验 | 第54-55页 |
·纤维选择 | 第55页 |
·矿料级配的确定 | 第55-59页 |
·矿料的最大粒径 | 第55页 |
·矿料级配的选择依据 | 第55-56页 |
·矿料级配的确定 | 第56-59页 |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 第59-62页 |
·沥青结合料确定评定指标 | 第59-60页 |
·确定沥青用量 | 第60-62页 |
·技术指标的检验 | 第62-64页 |
·稳定度及流值 | 第62页 |
·残留稳定度 | 第62-63页 |
·动稳定度 | 第63页 |
·劈裂强度比 | 第63页 |
·渗透系数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七章 新改进的低噪声路面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 | 第65-86页 |
·新改进的矿料级配范围 | 第65页 |
·目标配合比 | 第65-74页 |
·济聊(济南至聊城)高速公路工地原材料及试验结果 | 第65-69页 |
·最佳级配的选择 | 第69-72页 |
·沥青含量的确定 | 第72-74页 |
·目标配合比检验 | 第74页 |
·济聊高速公路试验段现场控制及生产配合比 | 第74-81页 |
·低噪声沥青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 | 第74-78页 |
·现场质量控制要求 | 第78-81页 |
·济聊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试验段现场铺筑试验结果 | 第81-83页 |
·抽提筛分试验表 | 第81-82页 |
·析漏试验结果 | 第82页 |
·肯塔堡飞散试验结果 | 第82页 |
·现场空隙率检测试验结果 | 第82-83页 |
·低噪声路面试验路段降噪效果现场测量结果 | 第83-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八章 全文结论及问题探讨和建议 | 第86-91页 |
·研究结论 | 第86页 |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86-87页 |
·有关建议和探讨 | 第87-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