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经》的文献研究
引言 | 第1-18页 |
一 《灵枢经》与《黄帝内经》关系简考 | 第18-19页 |
·《灵枢经》诸传本出典 | 第18页 |
·《灵枢经》与《黄帝内经》关系简考 | 第18-19页 |
二 《灵枢经》古本《九卷》成书年代及时代背景 | 第19-44页 |
·《汉书·艺文志》对《黄帝内经》的著录 | 第20-21页 |
·《黄帝内经》成书年代考证情况述略 | 第21-27页 |
·《黄帝内经》成书年代简考 | 第27-44页 |
·探讨《黄帝内经》成书的前提条件 | 第27-29页 |
·西汉时刘向等校医书的情况及《黄帝内经》原貌简探 | 第29-34页 |
·刘向等校医书简况 | 第29-30页 |
·《黄帝内经》之原貌简探 | 第30-34页 |
·《素问》、《九卷》为《黄帝内经》之二帙 | 第34-44页 |
·“心属火”说与“心属土”说辨 | 第35-42页 |
·汉代《尚书》的传承及研究简况 | 第35-36页 |
·五行概念溯源及《尚书》心与五行元素相配 | 第36-37页 |
·先秦两汉时期关于五脏配五行的其他记载 | 第37-39页 |
·心属火说——哲学与医学相碰撞的最终选择 | 第39-42页 |
·《素问》、《灵枢》为《黄帝内经》之二帙 | 第42-44页 |
三 《灵枢经》诸传本简考 | 第44-58页 |
·《九卷》 | 第45-48页 |
·《九卷》之名 | 第45页 |
·《九卷》之义 | 第45-48页 |
·《针经》、《黄帝针经》附《黄帝针灸经》 | 第48-51页 |
·《黄帝九灵经》 | 第51-55页 |
·《九灵》与《灵枢经》、《针经》是否同书而异名 | 第51-52页 |
·《灵枢》是否系王冰将《九灵》改名而来 | 第52-53页 |
·有关“灵宝注”的考证 | 第53-55页 |
·黄帝九虚内经 | 第55-56页 |
·《灵枢经》 | 第56-58页 |
四 《灵枢经》历代传播与整理情况 | 第58-71页 |
·东汉时医学文献对《灵枢经》的利用 | 第58页 |
·两晋南北朝时期《灵枢经》的流传与利用 | 第58-61页 |
·《脉经》与《九卷》、《针经》 | 第59-60页 |
·《针灸甲乙经》与《九卷》、《针经》 | 第60-61页 |
·隋唐时期《灵枢经》的流传与利用 | 第61-64页 |
·《黄帝内经太素》与《九卷》 | 第62-63页 |
·《素问》王冰注与《针经》、《灵枢经》 | 第63-64页 |
·宋金元时期《灵枢经》的流传与利用 | 第64-70页 |
·北宋时《灵枢经》的流传与整理情况 | 第64-66页 |
附:林亿等《新校正》对《灵枢经》的利用 | 第65-66页 |
·史崧与《灵枢经》 | 第66-68页 |
·《灵枢经》在金元时期的流传 | 第68-70页 |
·明清时期《灵枢经》的流传与整理 | 第70-71页 |
五 《灵枢经》历代写本与刊本 | 第71-75页 |
·汉晋写本 | 第71页 |
·南北朝写本 | 第71-72页 |
·隋唐写本 | 第72页 |
·宋金元写本与刊本 | 第72页 |
·明代刊本 | 第72-73页 |
·清代刊本 | 第73页 |
·《灵枢经》国外传本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附录 | 第78-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