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6页 |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道路景观评价分析基础 | 第16-29页 |
| ·基本概念 | 第16-18页 |
| ·道路与景观 | 第16-17页 |
| ·道路景观 | 第17页 |
| ·道路景观学 | 第17-18页 |
| ·道路景观的特点 | 第18-19页 |
| ·道路景观的分类 | 第19-21页 |
| ·道路景观的视觉特性 | 第21-26页 |
| ·动视力 | 第21-22页 |
| ·夜间视力 | 第22页 |
| ·动视野 | 第22-23页 |
| ·行驶中的视错觉现象 | 第23-26页 |
| ·适应 | 第26页 |
| ·眩光 | 第26页 |
| ·道路景观三元论 | 第26-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道路景观构成与要素分析 | 第29-48页 |
| ·公路景观构成与要素分析 | 第29-37页 |
| ·公路线形景观 | 第29-32页 |
| ·构造物景观 | 第32-34页 |
| ·公路景观绿化 | 第34页 |
| ·交通工程设施景观 | 第34-36页 |
| ·服务区景观 | 第36-37页 |
| ·其它方面 | 第37页 |
| ·城市道路景观构成与要素分析 | 第37-47页 |
| ·城市道路 | 第38-41页 |
| ·建筑与构造物 | 第41-43页 |
| ·街道绿化 | 第43-44页 |
| ·交通设施 | 第44-45页 |
| ·交通流、人的活动 | 第45-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道路景观评价指标体系 | 第48-72页 |
| ·指标与指标体系的含义 | 第48-50页 |
| ·指标体系的分类 | 第49-50页 |
| ·指标体系的作用 | 第50页 |
| ·道路景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50-54页 |
| ·道路景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50-51页 |
| ·道路景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 第51-54页 |
| ·道路景观评价指标选取 | 第54-70页 |
| ·公路景观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55-63页 |
| ·城市道路景观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63-70页 |
| ·小结 | 第70-72页 |
| 第五章 道路景观评价方法研究 | 第72-89页 |
| ·综合评价方法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72-74页 |
| ·指标数据标准化 | 第72-73页 |
| ·对指标方向的调整 | 第73-74页 |
| ·权重的确定 | 第74页 |
| ·道路景观评价方法 | 第74-83页 |
| ·环境景观敏感度评价方法 | 第75页 |
| ·道路与景观协调度评价方法 | 第75-76页 |
| ·道路景观综合评价指数法 | 第76-77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77-79页 |
| ·基于AHP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79-83页 |
| ·实证分析 | 第83-88页 |
| ·项目概况 | 第83-84页 |
| ·评价指标说明 | 第84-85页 |
| ·建立各模糊集合 | 第85页 |
|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集 | 第85-86页 |
| ·确定单因素评判矩阵 | 第86-87页 |
| ·综合模糊评判 | 第87-88页 |
| ·小结 | 第88-89页 |
| 第六章 结语 | 第89-91页 |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90-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