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导言 | 第8-10页 |
| 第一章 法治心理概念的提出 | 第10-16页 |
| ·对心理的认识 | 第10-11页 |
| ·心理的概念 | 第10页 |
| ·心理的实质及特点 | 第10-11页 |
| ·法治的内涵 | 第11-12页 |
| ·法治与心理的关系 | 第12-16页 |
| ·心理需要与法治 | 第12-13页 |
| ·心理与行为关系原理 | 第13-14页 |
| ·社会心理对法治的影响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法治心理的内涵 | 第16-23页 |
| ·法治心理的定义 | 第16-17页 |
| ·法治心理与法制心理 | 第17-20页 |
| ·法制与法治的关系 | 第17-19页 |
| ·法制心理与法治心理的关系 | 第19-20页 |
| ·我国公民法治心理的表现 | 第20页 |
| ·影响我国公民法治心理的因素 | 第20-23页 |
| ·微观事实 | 第20-21页 |
| ·理论论证 | 第21页 |
| ·传统或习惯 | 第21页 |
| ·信仰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培育良好法治心理基础的有效途径:法治启蒙 | 第23-26页 |
| ·法治启蒙的内涵 | 第23-24页 |
| ·法治启蒙是当代中国有效推行法治的关键 | 第24页 |
| ·法治启蒙的有效方法:中西整合 | 第24-26页 |
| 第四章 法治心理基础培育的内容 | 第26-57页 |
| ·法治心理基础的精神底蕴:人文精神 | 第26-35页 |
| ·人文精神释义 | 第26页 |
| ·西方人文精神与法治传统 | 第26-30页 |
|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与法治主义 | 第30-34页 |
| ·重构中国法治的精神底蕴:中西人文精神的整合 | 第34-35页 |
| ·法治心理基础的权威后盾:国家权力合法性 | 第35-42页 |
| ·国家政治权力合法性内涵 | 第35-36页 |
| ·西方法治国家政治权力合法性的理论基础 | 第36-37页 |
| ·我国政治权力合法性理论基础的缺失 | 第37-39页 |
| ·寻求中国政治权力合法性的理论支撑:契约精神的引入 | 第39-42页 |
| ·法治心理基础的制度保障:民主政治 | 第42-48页 |
| ·民主的内涵 | 第42-43页 |
| ·民主是实现法治的前提 | 第43-44页 |
| ·民主意识产生的条件及培育 | 第44-48页 |
| ·法治心理的立足点:完备的法律规范 | 第48-51页 |
| ·体现绝大多数人的意志 | 第48-49页 |
| ·体现人性化 | 第49-50页 |
| ·与实践挂钩 | 第50-51页 |
| ·法治心理基础的道德支撑 | 第51-57页 |
| ·法治的道德性 | 第51页 |
| ·道德对法治的作用 | 第51-52页 |
| ·传统道德观与当代法律的冲突和错位 | 第52-54页 |
| ·转型时期道德精神与法治精神的整合 | 第54-57页 |
| 结束语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个人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