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8页 |
第一部分 国内外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沿革及其动因 | 第8-26页 |
一、转型期我国公共管理理论发展现状 | 第8-9页 |
二、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联系及互动关系的辨证考察 | 第9-18页 |
(一)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学科建设发展简况及概念解析 | 第9-15页 |
(二) 唯物史观视角下审视公共行政理论发展到公共管理理论的原因 | 第15-18页 |
三、现代意义的公共行政理论体系建立以来的主导性理论探析 | 第18-26页 |
(一) 政治—行政二分法与理性官僚制 | 第19-23页 |
1. 政治—行政二分法理论与实践 | 第19-20页 |
2. 理性官僚制理论与实践 | 第20-23页 |
(二) 西方公共管理领域变革的新趋势 | 第23-26页 |
第二部分 转型期我国公共管理领域变革的现状与特点及中西比较研究 | 第26-46页 |
一、转型期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的现状 | 第26-36页 |
(一) 转型期我国的社会现状与特点 | 第26-30页 |
1. 我国转型期所体现出的系统性与层次性 | 第26-27页 |
2. 我国转型期所体现出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 第27-28页 |
3. 我国转型期利益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 | 第28-30页 |
(二) 转型期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的困境 | 第30-36页 |
1. 政府维度 | 第30-34页 |
2. 社会维度 | 第34-36页 |
二、中西公共管理模式变革比较:历史发展阶段及变革理论与实践的哲学底蕴 | 第36-46页 |
(一) 历史发展阶段对公共管理模式变革具有重要影响 | 第37-38页 |
(二) 中西公共管理模式变革的哲学底蕴分析 | 第38-43页 |
(三) 西方公共管理模式变革理论的技术性缺陷 | 第43-46页 |
第三部分 转型期我国公共管理模式变革的路径分析 | 第46-64页 |
一、公共管理模式变革的路径是客观决定性与主观选择性的辨证统一 | 第46-47页 |
二、变革的路径分析 | 第47-64页 |
(一)传统的农业国向现代化的工业国转型:构筑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本国实际的理性官僚制,培育科层理性 | 第47-49页 |
(二)建立政府引导的多元职能模式 | 第49-64页 |
1.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保证公共秩序的有效供给 | 第50-53页 |
2.健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的关系 | 第53-56页 |
3.优化公共产品的生产、供给竞争方式,推进政府管理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 | 第56-58页 |
4.推进民主政治发展,促进合法性认同建设 | 第58-59页 |
5.培育良好的公共管理伦理文化环境 | 第59-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后记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