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绪论 | 第1-24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8-10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0页 |
| ·历史街区的定义及相关内容 | 第10-12页 |
|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概述 | 第10-11页 |
| ·历史街区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 第11-12页 |
| ·我国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实践 | 第12-17页 |
|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 | 第12-13页 |
| ·我国历史街区保护的实践 | 第13-17页 |
| ·国外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的发展与实践 | 第17-22页 |
| ·西方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的发展 | 第17-19页 |
| ·国外历史街区保护的实践 | 第19-22页 |
| ·小结 | 第22-24页 |
| 第2章 成都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和历史街区的保护现状 | 第24-34页 |
| ·成都概述 | 第24-25页 |
| ·成都城市空间的变化 | 第25-28页 |
|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 第28-30页 |
| ·成都历史街区的保护的现状 | 第30-32页 |
| ·宽窄巷子历史街区的保护 | 第30-31页 |
| ·文殊院历史街区的保护 | 第31-32页 |
| ·小结 | 第32-34页 |
| 第3章 大慈寺历史保护区调查研究 | 第34-46页 |
| ·大慈寺的历史沿革与影响 | 第34-37页 |
| ·大慈寺的历史沿革 | 第34-35页 |
| ·大慈寺对成都民俗文化的影响 | 第35-37页 |
| ·大慈寺历史街区的沿革 | 第37-38页 |
| ·大慈寺历史街区与周边商业区的关系 | 第38-39页 |
| ·大慈寺历史街区的现状分析 | 第39-44页 |
| ·社会功能分析 | 第39-41页 |
| ·空间结构与肌理 | 第41-42页 |
| ·建筑现状分析 | 第42-43页 |
| ·保护街区内存在的问题 | 第43-44页 |
| ·大慈寺历史保护街区更新的方向 | 第44-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4章 大慈寺历史保护街区规划设计研究 | 第46-56页 |
| ·保护街区的规划定性与规划原则 | 第46-49页 |
| ·规划的定性 | 第46-47页 |
| ·规划的原则 | 第47-49页 |
| ·保护范围的划分 | 第49-50页 |
| ·重点保护区的保护与利用 | 第50-51页 |
| ·历史环境保护区的保护与利用 | 第51-55页 |
| ·保护内容及保护措施 | 第51-53页 |
| ·开发利用的方式 | 第53页 |
| ·公共空间及节点的设计 | 第53-54页 |
| ·绿地、及小品建筑 | 第54-55页 |
| ·建筑的协调与发展 | 第55-56页 |
| 第5章 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模式的比较 | 第56-64页 |
| ·苏州桐芳巷 | 第56-57页 |
| ·上海新天地 | 第57-59页 |
| ·北京南池子 | 第59-63页 |
| ·小结 | 第63-64页 |
| 结语 | 第64-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附录一 | 第70-73页 |
| 附录二 | 第73-7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