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选题依据 | 第1-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一般概述 | 第8-10页 |
·关于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界定的研究 | 第8-9页 |
·关于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特点的研究 | 第9-10页 |
·关于学生体育事故类型的研究 | 第10页 |
·关于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发生原因的研究 | 第10-12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2-15页 |
·研究对象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文献资料研究法 | 第13页 |
·访问调查法 | 第13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13-14页 |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13-14页 |
·问卷的效度与信度 | 第14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14页 |
·案例分析法 | 第14-15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5-44页 |
·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界定 | 第15-16页 |
·北京市中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现状 | 第16-18页 |
·北京市中学生发生体育伤害事故的频数 | 第16页 |
·北京市中学生发生体育伤害事故的组织形式 | 第16-17页 |
·北京市中学生发生体育伤害事故常见活动项目统计 | 第17-18页 |
·北京市中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特点 | 第18-20页 |
·事故发生具有个体性特点 | 第18-19页 |
·事故发生常与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有关 | 第19页 |
·事故发生多是由当事人疏忽大意造成的 | 第19-20页 |
·事故的处理要涉及多方面的利益 | 第20页 |
·北京市中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类型 | 第20-23页 |
·学校责任事故 | 第21-22页 |
·学生责任事故 | 第22页 |
·其他相关人员责任事故 | 第22-23页 |
·混合型责任事故 | 第23页 |
·北京市中学生体育伤害事故致因分析 | 第23-39页 |
·因学校责任造成的事故 | 第23-30页 |
·因学校体育设施陈旧老化或设置不当而引发的事故 | 第23-25页 |
·因学校制度不严、管理不善而发生的事故 | 第25-27页 |
·因学校安全保护措施不力而发生的事故 | 第27-28页 |
·因体育教师责任心不强或对学生保护不力而发生的事故 | 第28-29页 |
·因体育教师教学手段不科学、组织不严密造成的事故 | 第29-30页 |
·因学生责任造成的事故 | 第30-37页 |
·因学生主观上不遵守纪律,不按规范动作要求进行学练而发生的事故 | 第30-31页 |
·因学生特异体质或特定疾病而在运动中发生的伤害 | 第31-33页 |
·由于学生技术动作不正确或动作突发性失常而发生的事故 | 第33页 |
·因其他同学过错而导致的体育伤害事故 | 第33-37页 |
·因其他相关人员责任造成的事故 | 第37页 |
·因混合型责任而造成的体育伤害事故 | 第37-38页 |
·因学校和受害者共同责任而造成的事故 | 第37-38页 |
·因学校和其他相关人员共同责任而造成的事故 | 第38页 |
·因学校、受害学生和其他相关人员共同责任而造成的事故 | 第38页 |
·在对抗性或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的意外伤害 | 第38-39页 |
·北京市中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 | 第39-44页 |
·树立积极的防范意 | 第39-40页 |
·建立全程全方位的法纪、安全教育网络 | 第40-41页 |
·对体育教师的教育 | 第40页 |
·对学生的教育 | 第40-41页 |
·对家长及社会的教育 | 第41页 |
·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安全工作责任制度 | 第41页 |
·建立领导干部责任制、部门(处、室、组)责任制、岗位(个人)责任制及体育伤害责任追究制度 | 第41页 |
·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安全工作制度 | 第41页 |
·落实学校体育安全防范措施 | 第41-42页 |
·加强对学校体育设施的安全管理 | 第42页 |
·加强对学生组织纪律教育 | 第42页 |
·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第42页 |
·学校应做好处理体育伤害事故的应急预案 | 第42页 |
·加强对中学生体育竞赛的安全管理和教育 | 第42-43页 |
·做好易伤体育教学内容的安全防范工作 | 第43页 |
·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根据学生身体状况安排活动 | 第43页 |
·体育教师要提高其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 第43-44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建议 | 第45-46页 |
5 致谢 | 第46页 |
6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件 1 | 第48-51页 |
附件 2 | 第51-53页 |
附件 3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