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引言 | 第9-24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功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 | 第10-11页 |
·功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 | 第10页 |
·功能多样性与群落组配法则 | 第10-11页 |
·功能多样性定义 | 第11-12页 |
·功能多样性的计算 | 第12-20页 |
·功能丰富度指数 | 第13-16页 |
·FAD(功能性状距离) | 第13-14页 |
·MFAD(功能性状平均距离) | 第14页 |
·FD(功能树状图指数) | 第14-16页 |
·FRic(功能体积) | 第16页 |
·功能均匀度指数 | 第16-17页 |
·FEs(一维功能均匀度) | 第16页 |
·FEve(多维功能均匀度) | 第16-17页 |
·功能离散度指数 | 第17-19页 |
·FD_Q(Rao二次熵指数) | 第17页 |
·FDiv(功能离散指数) | 第17-18页 |
·FDis(功能分散指数) | 第18页 |
·FD_(var)(功能分异指数) | 第18-19页 |
·其它指数 | 第19页 |
·CWM(加权平均指数) | 第19页 |
·功能多样性指数比较 | 第19-20页 |
·植物功能性状 | 第20-22页 |
·植物功能性状 | 第20页 |
·植物功能性状的选择与测定 | 第20-22页 |
·植物功能性状获得方法 | 第22页 |
·功能多样性的应用和研究展望 | 第22-23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2 研究区域和研究材料 | 第24-27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4-25页 |
·自然环境概况 | 第24-25页 |
·野外调查和样品采集 | 第25-26页 |
·研究物种选择 | 第26-27页 |
3 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 第27-31页 |
·植物叶片的测定 | 第27-29页 |
·叶干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27页 |
·叶面积和比叶面积的测定方法 | 第27页 |
·叶长、叶宽和叶厚度的测定方法 | 第27-28页 |
·叶氮浓度、磷含量、钾含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植物样品的消煮 | 第28页 |
·植物全氮的测定 | 第28页 |
·植物全磷的测定 | 第28-29页 |
·植物全钾的测定 | 第29页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29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9-31页 |
·计算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指数 | 第29页 |
·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 | 第29-30页 |
·群落间叶功能性状的比较 | 第30-31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1-46页 |
·功能多样性指数的特点及评价能力 | 第31-39页 |
·各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功能多样性指数 | 第31-33页 |
·功能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相关性 | 第33-34页 |
·功能多样性指数间相关性 | 第34页 |
·功能多样性指数的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 | 第34-37页 |
·功能多样性指数与叶功能性状 | 第37-39页 |
·群落间多样性和叶功能性状的比较 | 第39-46页 |
·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在不同群落间的差异 | 第39-40页 |
·人工针叶林与天然阔叶林间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差异 | 第39页 |
·群落间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差异 | 第39-40页 |
·不同群落间叶功能性状差异 | 第40-42页 |
·人工针叶林与天然阔叶林间常见种功能性状差异 | 第40-41页 |
·群落间常见种功能性状差异 | 第41-42页 |
·不同群落叶功能性状变化趋势 | 第42-46页 |
·不同群落叶干物质含量与比叶面积变化趋势 | 第42页 |
·不同群落叶面积、叶厚度和叶长宽比变化趋势 | 第42-43页 |
·不同群落叶氮浓度、叶磷浓度、叶钾浓度和叶碳浓度变化趋势 | 第43-44页 |
·不同群落叶片氮磷比、碳氮比变化趋势 | 第44-45页 |
·不同群落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 | 第45-46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6-52页 |
·讨论 | 第46-50页 |
·功能多样性指数的特点及评价能力 | 第46-49页 |
·功能多样性的不同方面 | 第46页 |
·功能丰富度的特点 | 第46-47页 |
·功能均匀度的特点 | 第47页 |
·功能离散度的特点 | 第47-48页 |
·功能多样性指数的评价能力 | 第48-49页 |
·不同群落间功能多样性及叶功能性状的比较 | 第49-50页 |
·不同群落间功能多样性的比较 | 第49页 |
·体现群落差异的叶功能性状 | 第49页 |
·不同群落间叶功能性状的比较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本文存在问题及建议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个人简介 | 第60-61页 |
导师简介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