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15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2 土地储备概述 | 第15-33页 |
·土地概念 | 第15-16页 |
·土地的概念 | 第15页 |
·土地的特性 | 第15页 |
·土地的功能 | 第15-16页 |
·土地储备的理论依据 | 第16-25页 |
·土地储备的定义 | 第16-17页 |
·土地储备的主体和客体(对象): | 第17-18页 |
·土地储备的理论依据 | 第18-24页 |
·中国现行土地制度 | 第24-25页 |
·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发展沿革 | 第25-26页 |
·土地储备的目的、思路和意义 | 第26-33页 |
·土地储备的目的分析 | 第26-30页 |
·土地储备的思路 | 第30-31页 |
·土地储备的意义 | 第31-33页 |
3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体制模式 | 第33-38页 |
·土地储备决策机构及其影响 | 第33-35页 |
·土地储备操作执行机构及其职责 | 第35-38页 |
·武汉市土地储备执行机构 | 第36-37页 |
·南京市土地储备执行机构 | 第37-38页 |
4 土地年度出让计划研究 | 第38-44页 |
·土地年度出让计划的编制依据、编制原则、指导思想和内容 | 第38-40页 |
·土地年度出让计划的编制依据 | 第38页 |
·土地年度出让计划的编制原则 | 第38页 |
·土地年度出让计划的编制原则 | 第38-39页 |
·土地年度出让计划的编制内容 | 第39-40页 |
·土地年出让量的研究 | 第40-43页 |
·影响年度土地出让量因素的研究 | 第40-42页 |
·年度土地出让量的确定 | 第42-43页 |
·土地出让年度计划的执行 | 第43-44页 |
5 土地储备筹资研究 | 第44-52页 |
·银行贷款 | 第44-45页 |
·商业银行信贷原则 | 第44-45页 |
·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辨证关系 | 第45页 |
·土地储备银行贷款 | 第45-47页 |
·土地储备银行贷款的原则 | 第46-47页 |
·土地储备银行贷款方法的缺陷 | 第47-48页 |
·保证方法的缺陷 | 第47页 |
·抵押方法的缺陷 | 第47-48页 |
·土地储备融资风险分析 | 第48-52页 |
·土地储备银行贷款风险因素分析 | 第48-50页 |
·土地储备银行贷款风险防范分析 | 第50-52页 |
6 土地储备制度的经营模式 | 第52-61页 |
·储备土地的收购 | 第52-58页 |
·储备土地收购的范围 | 第52-55页 |
·土地收购价格 | 第55-58页 |
·土地收购储备方案 | 第58页 |
·储备土地的开发 | 第58-59页 |
·储备土地的供应上市 | 第59-61页 |
7 代表性城市土地储备介绍与比较 | 第61-73页 |
·代表性城市土地储备介绍 | 第61-67页 |
·上海土地储备 | 第61-62页 |
·杭州土地储备 | 第62-64页 |
·南通土地储备 | 第64-65页 |
·武汉土地储备 | 第65-67页 |
·代表性城市土地储备比较 | 第67-73页 |
·储备机构收储土地的性质 | 第67-68页 |
·土地储备机构的职责界定 | 第68-69页 |
·用地者转让土地的权力 | 第69-70页 |
·调控土地市场的方式及效果 | 第70页 |
·储备土地出库方式 | 第70-71页 |
·资金需求量大小 | 第71-73页 |
8 关于土地储备的思考与建议 | 第73-78页 |
·当前土地储备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思考 | 第73-75页 |
·土地储备的法律依据和体系尚需完善和提高 | 第73页 |
·土地储备的利益分配尚需明确和规范 | 第73-74页 |
·土地储备运作的风险控制机制尚需健全和细化 | 第74页 |
·土地储备运作的主体尚需充分界定和到位 | 第74-75页 |
·土地储备资金的良性循环 | 第75页 |
·关于完善土地储备制度的建议 | 第75-78页 |
·明确实施土地储备制度的法律依据 | 第75-76页 |
·科学界定土地使用权内涵 | 第76-77页 |
·加强土地储备风险控制 | 第77页 |
·加强政府领导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