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组交换网络仿真TDM电路技术的研究与设计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本课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1.2 两种技术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情况 | 第11-13页 |
1.4 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 | 第13页 |
1.5 本文的结构 | 第13-14页 |
第2章 基本原理 | 第14-33页 |
2.1 参考模型 | 第14-16页 |
2.1.1 网络介绍 | 第14页 |
2.1.2 协议堆栈参考模型 | 第14-15页 |
2.1.3 点到点虚拟线路网络参考模型 | 第15-16页 |
2.2 分组网上仿真非结构化的TDM | 第16-22页 |
2.2.1 引言 | 第16页 |
2.2.2 仿真服务 | 第16-17页 |
2.2.3 SAToP封装层 | 第17-20页 |
2.2.4 SAToP有效载荷层 | 第20-21页 |
2.2.5 SAToP操作 | 第21-22页 |
2.3 分组网上仿真结构化的TDM电路 | 第22-32页 |
2.3.1 引言 | 第22-23页 |
2.3.2 一般和特殊要求 | 第23页 |
2.3.3 仿真服务 | 第23-25页 |
2.3.4 CESoPSN封装层 | 第25-27页 |
2.3.5 CESoPSN有效载荷层 | 第27-31页 |
2.3.6 CESoPSN操作 | 第31-32页 |
2.3.7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关键问题分析 | 第33-45页 |
3.1 丢包问题 | 第33-36页 |
3.1.1 介绍 | 第33-34页 |
3.1.2 丢包替代算法 | 第34-35页 |
3.1.3 实验结果 | 第35-36页 |
3.2 时钟同步 | 第36-38页 |
3.3 QoS问题 | 第38-39页 |
3.4 拥塞控制 | 第39页 |
3.5 安全考虑 | 第39-40页 |
3.6 TDMoPSN和VoIP的比较 | 第40-4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网关系统设计 | 第45-80页 |
4.1 典型应用 | 第45-46页 |
4.2 设备功能框图 | 第46-48页 |
4.2.1 主要特征 | 第46-47页 |
4.2.2 技术指标 | 第47页 |
4.2.3 各部分介绍 | 第47-48页 |
4.3 关键概念及工作原理 | 第48-56页 |
4.3.1 比特流隧道 | 第49-52页 |
4.3.2 TDM时钟同步 | 第52-55页 |
4.3.3 桥接 | 第55-56页 |
4.4 主芯片功能描述 | 第56-61页 |
4.4.1 芯片原理图 | 第56-57页 |
4.4.2 MII接口结构 | 第57-59页 |
4.4.3 其它接口 | 第59-61页 |
4.5 性能分析 | 第61-66页 |
4.5.1 TDMoIP包格式和开销 | 第61-62页 |
4.5.2 性能表 | 第62-64页 |
4.5.3 最小的反应时间 | 第64-65页 |
4.5.4 抖动缓冲器长度限制 | 第65-66页 |
4.6 参数配置 | 第66-69页 |
4.6.1 eGate-160数据库 | 第66页 |
4.6.2 配置一对eGate-160 | 第66-68页 |
4.6.3 配置参数总结 | 第68-69页 |
4.7 测试报告 | 第69-79页 |
4.7.1 测试方案 | 第69-72页 |
4.7.2 环回模式 | 第72-73页 |
4.7.3 设置和说明 | 第73页 |
4.7.4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73-76页 |
4.7.5 初步结论 | 第76页 |
4.7.6 问题 | 第76页 |
4.7.7 用GS命令评价性能 | 第76-77页 |
4.7.8 故障检测及处理指南 | 第77-79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结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作者简介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