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4页 |
·引言 | 第16-18页 |
·离心泵的振动问题 | 第18-20页 |
·离心泵流体激振的研究现状 | 第20-29页 |
·离心泵内的压力脉动及压力脉动作用下蜗壳与叶轮结构自身的振动 | 第20-22页 |
·叶轮-转子-支撑系统流体激励力作用下的振动分析 | 第22-26页 |
·汽蚀对离心泵振动的影响 | 第26-27页 |
·流体激励作用下离心泵振动的稳定性分析 | 第27-28页 |
·离心泵流体激振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28-29页 |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 | 第29-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二章 离心泵内流场与流体激振力的分析 | 第34-94页 |
·引言 | 第34页 |
·流场计算控制方程 | 第34-37页 |
·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 第34-35页 |
·湍流流动的数值模拟方法 | 第35-36页 |
·雷诺平均法的控制方程 | 第36-37页 |
·三维湍流模型 | 第37-46页 |
·雷诺应力模型 | 第37页 |
·Boussinesq 涡粘模型 | 第37-45页 |
·近壁区涡粘模型的处理 | 第45-46页 |
·流场计算控制方程的离散与求解 | 第46-52页 |
·控制方程空间离散格式 | 第47-49页 |
·控制方程时间离散格式 | 第49页 |
·边界问题的处理 | 第49页 |
·SIMEPlE 法求解离散方程组 | 第49-52页 |
·离心泵流场几何模型的建立与网格划分 | 第52-55页 |
·离心泵稳态流场计算 | 第55-66页 |
·参数设置 | 第55-58页 |
·稳态流场计算过程 | 第58-61页 |
·稳态流场计算结果 | 第61-66页 |
·离心泵瞬态流场计算 | 第66-70页 |
·参数设置 | 第66-68页 |
·瞬态流场计算结果 | 第68-70页 |
·离心泵固体边界受流体力分析 | 第70-87页 |
·离心泵内表面受流体力分析 | 第70-72页 |
·泵内表面流体激励力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72-76页 |
·叶轮各向流体力与力矩的变化规律 | 第76-79页 |
·叶轮各表面对三向流体合力与合力矩的贡献 | 第79-87页 |
·流场计算试验验证 | 第87-91页 |
·压力脉动测试结果 | 第89-90页 |
·振动位移测试结果 | 第90-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4页 |
第三章 离心泵内表面流体激励诱发的基座振动 | 第94-110页 |
·引言 | 第94页 |
·离心泵系统FEM 模型的建立 | 第94-98页 |
·单元与网格 | 第94-96页 |
·材料与属性 | 第96-98页 |
·离心泵系统FEM 模型的模态分析与测试 | 第98-102页 |
·离心泵系统FEM 模型的模态分析 | 第98-100页 |
·离心泵基座模态测试 | 第100-102页 |
·流体力激励离心泵基座的瞬态响应分析 | 第102-109页 |
·Ansys 瞬态分析设置 | 第102-104页 |
·瞬态分析结果 | 第104-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四章 叶轮流体激励力诱发的基座振动 | 第110-138页 |
·引言 | 第110页 |
·离心泵系统转子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110-115页 |
·离心泵转子的模化 | 第110-111页 |
·动力学方程推导 | 第111-115页 |
·轴承刚度的不拆卸简易测试方法 | 第115-120页 |
·测试方法、过程与试验台架 | 第115-117页 |
·最大振动位移相位的确定 | 第117-119页 |
·轴承刚度的计算 | 第119-120页 |
·叶轮中流体质量对系统固有特性的影响 | 第120-124页 |
·转轴与转动部件结构的简化 | 第120-121页 |
·转子系统的固有频率 | 第121-124页 |
·流体激励作用下转子动力学模型的瞬态响应分析 | 第124-129页 |
·基于Newmark 算法的数值迭代方程推导 | 第124-126页 |
·叶轮流体激励力诱发基座的瞬态响应 | 第126-127页 |
·将流体力考虑成为附加质量系统自由振动与激励力系统响应对比 | 第127-129页 |
·流体激励叶轮与蜗壳诱发基座振动的对比 | 第129-137页 |
·电机对基座振动的影响 | 第129-134页 |
·流体力两条途径激励基座振动的对比 | 第134-137页 |
·本章小结 | 第137-138页 |
第五章 流体激励作用下离心泵与基座系统振动的非线性特性分析 | 第138-170页 |
·引言 | 第138页 |
·系统的非线性振动与时间序列 | 第138-143页 |
·系统的非线性振动 | 第138-139页 |
·混沌非线性振动 | 第139-141页 |
·时间序列的含义、分类与非线性系统时间序列 | 第141-143页 |
·时间序列的相空间重构与最大Lyapunov 指数 | 第143-149页 |
·互信息定义与Fraser 互信息算法 | 第144-147页 |
·伪最近邻点算法(FNN)确定嵌入维数 | 第147-148页 |
·最大Lyapunov 指数与小数据量算法 | 第148-149页 |
·互信息算法的改进 | 第149-160页 |
·SQ 平面的划分准则 | 第149-151页 |
·Cellucci 互信息算法 | 第151-153页 |
·Cellucci 算法的缺陷 | 第153-154页 |
·三种改进算法 | 第154-156页 |
·改进算法的比较与验证 | 第156-160页 |
·离心泵系统基座振动混沌特性的分析 | 第160-168页 |
·振动位移信号的相空间重构 | 第161-166页 |
·振动位移信号最大Lyapunov 指数的计算 | 第166-168页 |
·本章小结 | 第168-170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170-174页 |
·主要结论 | 第170-171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71页 |
·研究工作展望 | 第171-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174-192页 |
致谢 | 第192-19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与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93-1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