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寿险:有关道德风险的一项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1 导言 | 第8-13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有关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2 道德风险的产生原因及一般表现 | 第13-18页 |
·道德风险的产生原因 | 第13-15页 |
·人的自利性 | 第13-14页 |
·机会主义 | 第14页 |
·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 | 第14-15页 |
·信息不对称 | 第15页 |
·道德风险的一般表现: | 第15-18页 |
·逆选择(adverse choice) | 第15-16页 |
·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 第16-17页 |
·心理风险 | 第17-18页 |
3 两种保险领域道德风险的表现及危害之比较 | 第18-37页 |
·被保险方的道德风险 | 第19-28页 |
·商业寿险中被保险方道德风险 | 第19-25页 |
·养老保险中的被保险人道德风险 | 第25-28页 |
·保险人的道德风险 | 第28-30页 |
·商业寿险保险人的道德风险 | 第28-29页 |
·养老保险保险人的道德风险 | 第29-30页 |
·商业寿险保险中介的道德风险 | 第30-32页 |
·保险中介的信息隐瞒 | 第31页 |
·保险中介的欺诈 | 第31-32页 |
·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中的代理人道德风险 | 第32-34页 |
·保险基金的双重刚性 | 第32页 |
·基金运营中的代理人道德风险 | 第32-34页 |
·道德风险的影响与危害 | 第34-37页 |
·提高交易成本和降低制度效率 | 第34-35页 |
·破坏社会道德和社会公平 | 第35-36页 |
·导致法律和制度约束的软化 | 第36-37页 |
4 两种保险道德风险诱发机制和避险态度之比较 | 第37-42页 |
·两种保险道德风险诱发机制的差异性分析 | 第37-39页 |
·供求机制和风险选择方式不同 | 第37-38页 |
·责任主体利所有者权益不同 | 第38-39页 |
·运行机制和运行环境不同 | 第39页 |
·两种保险责任主体对道德风险规避态度的差异 | 第39-42页 |
·商业寿险责任主体的避险态度 | 第40页 |
·养老保险责任主体的避险态度 | 第40-42页 |
5 两种保险领域道德风险的控制措施 | 第42-50页 |
·商业寿险领域道德风险的控制措施 | 第42-45页 |
·提高市场信息对称度和市场的有效性 | 第42-44页 |
·合理设定防范道德风险的微观措施 | 第44页 |
·政府经济功能的合理定位和适当的行政约束 | 第44-45页 |
·社会养老保险道德风险的控制 | 第45-49页 |
·减少企业与政府在养老保险中的博弈行为 | 第45-46页 |
·建立完善的利益激励和约束机制 | 第46-47页 |
·防范和规避政府机构的道德风险 | 第47-49页 |
·减少基金投资运营中的代理人道德风险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