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绪论 | 第8页 |
(一) 问题提出 | 第8-10页 |
(二) 现状调查 | 第10-14页 |
(三) 概念解析 | 第14-16页 |
(四) 相关理论 | 第16-20页 |
一、 中美家校合作的比较 | 第20-50页 |
(一) 中美关于加强家校合作的法律及政策比较 | 第21-28页 |
1 中国部分 | 第21-23页 |
2 美国部分 | 第23-25页 |
3 两国比较 | 第25-28页 |
(二) 中美家校合作组织形式的比较 | 第28-35页 |
1 中国部分 | 第28-29页 |
2 美国部分 | 第29-33页 |
3 两国比较 | 第33-35页 |
(三) 中美家校合作内容的比较 | 第35-42页 |
1 中国部分 | 第35-38页 |
2 美国部分 | 第38-40页 |
3 两国比较 | 第40-42页 |
(四) 中美家长在合作中的角色比较 | 第42-50页 |
1 中国部分 | 第42-44页 |
2 美国部分 | 第44-47页 |
3 两国比较 | 第47-50页 |
二、 两国家校合作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50-62页 |
(一) 历史文化原因 | 第50-54页 |
(二) 学校管理原因 | 第54-57页 |
(三) 教师素质原因 | 第57-60页 |
(四) 家庭情况原因 | 第60-62页 |
三、 完善我国家校合作的若干设想 | 第62-68页 |
(一) 健全与完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 第62-63页 |
(二) 建立从地方到全国的正式的家校合作组织体系 | 第63-64页 |
(三) 学校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提供前提条件 | 第64-65页 |
(四) 转变双方观念,对其进行相关的培训 | 第65-67页 |
(五) 加强研究与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家校合作的良好氛围 | 第67-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附录 | 第74-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