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根际微生物耦合降解系统对修复蒽污染土壤的强化作用

第一章 前言第1-26页
 1. 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分布积累及毒性第11页
 2 根系微生物的复合降解系统第11-15页
   ·第11-13页
       ·定殖于根系的微生物系统在净化污染土壤中的作用第11-12页
       ·定殖外源微生物的根际强化降解系统第12-13页
     ·根部定殖的定义和机制第13-15页
     ·根部定殖的机理第13-14页
     ·根部定殖的机制第14-15页
 3 影响根部定殖的主要因素第15-16页
   ·土壤环境第15页
   ·生物因素第15-16页
     ·定殖及其检测方法第16页
 4.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第16-21页
   ·微生物修复第17-20页
     ·微生物对多环芳烃的降解机理第17-18页
     ·降解多环芳烃的微生物第18-19页
     ·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方式第19-20页
   ·植物修复第20-21页
 5.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第21-23页
   ·微生物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第21-22页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第22-23页
 6.课题设计第23-26页
   ·根际降解系统的建立第23-24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4页
   ·研究内容第24-26页
第二章 融合子的定殖以及微生物-植物复合系统对土壤中多环芳烃降解研究第26-40页
 1.引言第26-27页
 2.材料和方法第27-35页
   ·材料第27页
     ·菌株第27页
     ·培养基及试剂第27页
     ·土壤第27页
   ·土壤性质的测定第27-33页
     ·pH值的测定第27-29页
     ·有机质的测定第29-30页
     ·土壤全N的测定第30-31页
     ·土壤全磷的测定第31-33页
   ·仪器及药品第33页
   ·方法第33-35页
     ·降解系统两种融合子的构建及筛选第33页
     ·融合子的生长曲线第33-34页
     ·根际微生物耦合系统的降解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第34页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及样品中蒽的测定第34-35页
     ·根际土壤中融合子Tu-An的检测第35页
 3.结果与讨论第35-38页
   ·降解系统两种融合子的构建及筛选第35-36页
   ·根际微生物耦合系统的降解能力研究第36-37页
   ·根际土壤中融合子Tu-An的检测第37-38页
 4 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表面活性剂对水中多环芳烃的增溶作用第40-46页
 1.引言第40页
 2.实验部分第40-42页
   ·材料与仪器第40-41页
   ·实验方法第41-42页
     ·标准溶液配制第41页
     ·表面活性剂提取和浓度测定第41页
     ·生物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实验方法第41-42页
 3.结果与讨论第42-45页
   ·分析条件第42页
   ·表面活性剂溶液中PAHs浓度测定第42-45页
     ·实验测得数据第42页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增溶的影响第42-43页
     ·pH值对增溶的影响第43-44页
     ·温度对增溶的影响第44页
     ·时间对增溶的影响第44-45页
 4.结论第45-46页
第四章 生物表面活性剂和化学表面活性剂在蒽生物降解过程中作用差异的研究第46-56页
 1.引言第46-47页
 2.材料与仪器第47-48页
   ·材料第47页
     ·培养基第47页
     ·蒽降解摇瓶实验第47页
   ·仪器第47页
   ·色谱分析条件第47-48页
   ·试剂第48页
   ·实验方法第48页
     ·蒽标样配制第48页
     ·生物表面活性剂提取和浓度测定第48页
     ·降解实验第48页
 3.结果与讨论第48-54页
   ·菌株的生长曲线第49-50页
   ·样品分析第50-53页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性质第53-54页
     ·临界胶束浓度(CMC)值第53页
     ·不同PH值对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r_s的影响第53-54页
     ·不同温度对表面张力r_s的影响第54页
     ·NaCl浓度对表面张力r_s的影响第54页
 4.结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叩甲科雄性外生殖器及系统发育和区系研究
下一篇:穿越NAT的VPN网关的研究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