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选矿论文--金属矿选矿论文--贵重金属矿选矿论文

凡口铅锌矿银矿物资源综合回收的研究与实践

前言第1-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17页
 1.1 世界矿产资源分布概况第11页
 1.2 铅、锌、银应用简介第11-12页
 1.3 我国银矿资源回收概况第12-14页
 1.4 银矿回收方法综述第14-16页
  1.4.1 工艺流程第14-15页
  1.4.2 浮选过程控制第15-16页
   1.4.2.1 矿浆pH值第15页
   1.4.2.2 药剂制度第15-16页
   1.4.2.3 产品指标第16页
   1.4.2.4 浮选及监控设备第16页
 1.5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二章 凡口铅锌矿矿石及银资源概述第17-23页
 2.1 凡口矿床地质简介第17-18页
 2.2 矿石矿物组成与化学分析第18-19页
  2.1.1 矿石的矿物组成第18页
  2.1.2 矿石的多元素分析第18-19页
  2.1.3 原矿矿石物相分析第19页
 2.3 凡口银矿物的赋存特征第19页
 2.4 凡口生产工艺与银矿物回收简介第19-21页
  2.4.1 生产工艺沿革简况第19-20页
  2.4.2 高碱条件下银回收指标第20-21页
 2.5 本章小结第21-23页
第三章 试样、药剂与研究方法第23-26页
 3.1 试验矿样制备第23页
 3.2 试验设备与药剂第23-24页
 3.3 研究方法简介第24-26页
  3.3.1 工艺矿物学的研究第24页
  3.3.2 浮选试验第24-25页
  3.3.3 选矿生产工艺考查第25页
  3.3.4 选矿产品跟踪分析第25-26页
第四章 银的赋存状态与工艺特性研究第26-45页
 4.1 银的赋存状态研究第26-29页
  4.1.1 银矿物种类及其金属占有率第26页
  4.1.2 银的赋存分布第26-28页
  4.1.3 银在主要矿物中的赋存状态第28-29页
   4.1.3.1 方铅矿中银的赋存状态第28页
   4.1.3.2 闪锌矿中银的赋存状态第28-29页
   4.1.3.3 黄铁矿中银的赋存状态第29页
 4.2 银矿物的工艺特性研究第29-37页
  4.2.1 银矿物的组成及其嵌布特性第29-35页
   4.2.1.1 深红银矿(Ag_3SbS_3)第29-31页
   4.2.1.2 银黝铜矿(Ag、Cu)_(12)Sb_4S_(13)第31-33页
   4.2.1.3 辉锑铅银矿第33-34页
   4.2.1.4 硫锑铜银矿(Ag、Cu)_(16)Sb_2S_(11)第34-35页
   4.2.1.5 螺状硫银矿(Ag_2S)第35页
   4.2.1.5 自然银第35页
  4.2.2 银矿物的粒度特性第35-36页
  4.2.3 银矿物的分布特性第36-37页
 4.3 主要载体矿物的工艺特性第37-43页
  4.3.1 载体矿物的嵌布特性第38-42页
   4.3.1.1 方铅矿第38-39页
   4.3.1.2 闪锌矿第39-40页
   4.3.1.3 黄铁矿第40页
   4.3.1.4 硫锑铅矿第40-41页
   4.3.1.5 车轮矿第41页
   4.3.1.6 脉石矿物第41-42页
  4.3.2 主要载体矿物的粒度特性第42-43页
 4.4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五章 银矿物浮选行为的研究第45-52页
 5.1 磨矿细度对回收银的影响第45-47页
 5.2 银矿物的浮选速度第47-48页
 5.3 石灰对回收银的影响第48-51页
 5.4 不同捕收剂回收银的效果比较第51页
 5.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六章 银矿物在生产工艺中的富集行为研究第52-66页
 6.1 银矿物在生产工艺中的富集行为概况第52-53页
 6.2 银矿物在优先浮选与混合浮选工艺中富集分析第53-56页
 6.3 银矿物在新生产工艺中的富集分析第56-60页
 6.4 银回收指标与产品指标的关系分析第60-63页
  6.4.1 银回收指标与单一铅、锌精矿的关系第60-63页
   6.4.1.1 银回收指标与铅精矿指标的关系第60-62页
   6.4.1.2 银回收指标与锌精矿指标的关系第62-63页
  6.4.2 银回收指标与混合铅锌精矿指标的关系第63页
 6.5 工业生产中石灰对回收银的影响第63-65页
 6.6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七章 结语与建议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丽的诗魂--论萧红的人格和风格
下一篇:我国小城市群生活垃圾优化管理的技术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