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第1-12页 |
| 第一章 行政合同特权的有关基本理论 | 第12-17页 |
| 一、 行政合同特权内涵界定及相关概念辨析 | 第12-14页 |
| 二、 行政合同特权的性质 | 第14页 |
| 三、 行政合同特权的功能和研究意义 | 第14-17页 |
| 第二章 行政合同特权存在的合理性分析 | 第17-25页 |
| 一、 公共利益的实现需要行政合同特权来保障 | 第17-21页 |
| 二、 行政合同中的“契约性”离不开特权“行政性”的制约 | 第21-25页 |
| 第三章 行政合同特权配置模式的一般选择 | 第25-35页 |
| 一、 法国和葡萄牙的以行政为本位的普适性特权模式 | 第25-27页 |
| 二、 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共享型”特权配置模式 | 第27-30页 |
| 三、 英国的迂回授权兼标准条款配置模式 | 第30-31页 |
| 四、 美国的特许权配置模式 | 第31-35页 |
| 第四章 我国行政合同特权领域的现实困惑与反思 | 第35-48页 |
| 一、 我国行政合同特权领域的现状与缺失 | 第35-40页 |
| 二、 建立我国行政合同特权制度的构想 | 第40-48页 |
| 第五章 行政合同救济制度的解惑--以行政合同特权为切入点 | 第48-61页 |
| 一、 对行政合同现行救济制度的批判 | 第48-50页 |
| 二、 行政合同救济的性质分析 | 第50-53页 |
| 三、 理想救济制度的选择--行政诉讼制度的引入 | 第53-55页 |
| 四、 特殊司法审查规则的构建 | 第55-61页 |
| 结语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 后记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