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7页 |
符号说明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4页 |
·油品中有机硫的危害与种类 | 第18-20页 |
·含硫油品的危害与油品标准 | 第18-19页 |
·油品中硫的分布与种类 | 第19-20页 |
·油品脱硫技术 | 第20-26页 |
·加氢脱硫法 | 第20-21页 |
·非加氢脱硫法 | 第21-26页 |
·烷基化法脱硫技术 | 第22页 |
·萃取法脱硫技术 | 第22-23页 |
·吸附法脱硫技术 | 第23页 |
·离子液体法脱硫技术 | 第23页 |
·催化氧化法脱硫技术 | 第23-25页 |
·其他非加氢脱硫技术 | 第25-26页 |
·模拟氧载体的研究 | 第26-28页 |
·天然氧载体的类型 | 第26页 |
·人工载氧体的类型 | 第26-28页 |
·Vaska型氧载体 | 第27页 |
·金属卟啉和金属酞菁钴类配合物 | 第27页 |
·希夫碱金属配合物 | 第27-28页 |
·分子筛负载希夫碱金属配合物研究现状 | 第28-31页 |
·分子筛负载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 | 第28-29页 |
·负载型希夫碱金属配合物研究现状 | 第29-31页 |
·分子筛负载希夫碱金属配合物 | 第29-31页 |
·其他载体负载希夫碱金属配合物 | 第31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31-34页 |
·研究背景 | 第31-32页 |
·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第二章 分子筛负载希夫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34-44页 |
·前言 | 第34页 |
·实验原料 | 第34-36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6-38页 |
·催化剂合成路线 | 第36-37页 |
·催化剂的合成步骤 | 第37-38页 |
·H_2(salen)配体的合成 | 第37页 |
·Co(salen)配合物的制备 | 第37页 |
·Co(salen)/Y催化剂的制备 | 第37-38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8-42页 |
·元素分析与质谱数据 | 第38页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38-39页 |
·紫外可见反射光谱(UV-Vis) | 第39-40页 |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40-41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41-42页 |
·比表面积表示法(BET) | 第42页 |
·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希夫碱配合物的载氧性能研究 | 第44-50页 |
·引言 | 第44页 |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实验仪器 | 第44-45页 |
·实验装置 | 第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希夫碱配合物氧合性能的研究 | 第46-49页 |
·温度对配合物氧合性能的影响 | 第46页 |
·溶剂对配合物氧合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配合物结构对氧合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Y分子筛负载希夫碱配合物的氧合性能 | 第48-49页 |
·希夫碱配合物氧合性的机理讨论 | 第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NaY分子筛负载希夫碱配合物催化氧化噻吩 | 第50-66页 |
·引言 | 第50页 |
·实验部分 | 第50-52页 |
·实验材料 | 第50-51页 |
·实验仪器 | 第51页 |
·实验装置 | 第51页 |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噻吩的选择氧化脱除 | 第52-62页 |
·催化氧化脱除噻吩体系验证 | 第52-53页 |
·反应时间对噻吩脱除的影响 | 第53-54页 |
·反应温度对噻吩脱除的影响 | 第54-55页 |
·不同初始浓度的催化氧化噻吩性能的影响 | 第55-56页 |
·催化剂用量对噻吩脱除的影响 | 第56-57页 |
·催化剂循环使用次数对噻吩脱除的影响 | 第57-58页 |
·不同类型催化剂对噻吩脱除的比较 | 第58-60页 |
·负载型催化剂与非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比较 | 第60-61页 |
·Co(salen)3/Y-O_2体系与Co(salen)3/Y-H_2O_2体系催化氧化噻吩性能比较 | 第61页 |
·催化氧化反应产物的验证 | 第61-62页 |
·反应动力学与反应机理研究 | 第62-65页 |
·反应动力学 | 第62-64页 |
·机理研究 | 第64-65页 |
·本章总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NaY分子筛负载希夫碱配合物催化氧化甲基硫醚 | 第66-78页 |
·引言 | 第66页 |
·实验部分 | 第66-68页 |
·实验材料 | 第66-67页 |
·实验仪器 | 第67页 |
·实验装置 | 第67页 |
·实验方法 | 第67-68页 |
·甲基硫醚的选择氧化脱除 | 第68-75页 |
·催化氧化脱除甲基硫醚体系验证 | 第68-69页 |
·反应时间对甲基硫醚的影响 | 第69-70页 |
·反应温度对甲基硫醚的影响 | 第70-71页 |
·不同初始浓度的甲基硫醚对脱除率的影响 | 第71页 |
·催化剂用量对甲基硫醚脱除的影响 | 第71-72页 |
·催化剂循环使用次数对甲基硫醚脱除的影响 | 第72-73页 |
·不同类型催化剂对甲基硫醚脱除的比较 | 第73-74页 |
·Co(sanlen)3/Y-O_2与Co(salen)3/Y-H_2O_2体系催化氧化甲基硫醚性能比较 | 第74-75页 |
·催化氧化反应产物的验证 | 第75页 |
·甲基硫醚的选择氧化脱除反应机理研究 | 第75-76页 |
·本章总结 | 第76-7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建议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附录 | 第86-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3-94页 |
作者与导师简介 | 第94-95页 |
附件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