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7页 |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12页 |
| 英文缩略表 | 第12-13页 |
| 1 前言 | 第13-20页 |
| ·植物根际(rhizosphere)和根际微生物 | 第13页 |
|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 | 第13-14页 |
| ·PGPR的主要作用 | 第14-15页 |
| ·促进植物生长、结实及提高作物产量 | 第14页 |
| ·PGPR的防病作用 | 第14-15页 |
| ·PGPR的作用机制 | 第15-19页 |
| ·PGPR促进作用生长、增加产量的机制 | 第15-16页 |
| ·PGPR的抗病机制 | 第16-19页 |
| ·竞争和定殖优势 | 第16-17页 |
| ·铁载体(Siderophores)的作用 | 第17页 |
| ·抗生作用 | 第17-18页 |
| ·诱导系统抗性 | 第18-19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35页 |
| ·材料 | 第20-22页 |
| ·茶树类型 | 第20页 |
| ·微生物分离培养基 | 第20-21页 |
| ·主要药品试剂 | 第21-22页 |
|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 ·指示菌 | 第22页 |
| ·方法 | 第22-35页 |
| ·微生物的分离 | 第22-23页 |
| ·样品采集 | 第23页 |
| ·菌株分离方法 | 第23页 |
| ·培养与记数 | 第23页 |
| ·固氮菌、解磷细菌、解钾细菌的筛选 | 第23-24页 |
| ·产植物激素的根际促生细菌的筛选 | 第24-25页 |
| ·生长素产生情况的生物测定 | 第24页 |
| ·赤霉素产生情况的生物测定 | 第24-25页 |
| ·茶树病原真菌拮抗菌的筛选 | 第25页 |
| ·根际促生细菌(PGPR)的鉴定 | 第25-30页 |
| ·抗菌物质的分离与纯化 | 第30-34页 |
| ·硫酸铵分级盐析条件的确定 | 第30页 |
| ·SephadexG-100柱层析 | 第30-31页 |
| ·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 | 第31-32页 |
| ·Sephadex G-50柱层析 | 第32页 |
| ·抗菌物质纯度检测及分子量测定 | 第32-34页 |
| ·活性物质的理化性质研究 | 第34-35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60页 |
| ·茶树根际细菌的数量变化 | 第35页 |
| ·不同茶园的茶树根际三类有益细菌的数量变化 | 第35-36页 |
| ·根际真菌的数量结果 | 第36-37页 |
| ·根际放线菌的数量分离 | 第37-38页 |
| ·根际促生细菌的筛选结果 | 第38-41页 |
| ·固氮、解磷、解钾细菌的筛选结果 | 第38页 |
| ·产植物生长素细菌 | 第38-39页 |
| ·产植物赤霉素细菌 | 第39-40页 |
| ·植物病原真菌拮抗菌 | 第40-41页 |
| ·根际促生细菌鉴定结果 | 第41-53页 |
| ·固氮细菌鉴定结果 | 第41-44页 |
| ·解磷、解钾细菌的鉴定结果 | 第44-47页 |
| ·产植物激素根际细菌鉴定结果 | 第47-49页 |
| ·拮抗菌A95的鉴定结果 | 第49-53页 |
| ·16S rDNA序列其分析 | 第49-51页 |
| ·主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指标 | 第51-53页 |
| ·A95菌株抗菌物质的分离纯化 | 第53-60页 |
| ·硫酸铵分级盐析条件的确定 | 第53页 |
| ·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 | 第53-54页 |
| ·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 | 第54页 |
| ·Sephadex G-50凝胶层析脱盐 | 第54-55页 |
| ·抗菌物质的纯度检测及分子量测定 | 第55-56页 |
| ·抗菌物质的理化性质 | 第56-60页 |
| 4 讨论 | 第60-64页 |
| 5 结论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