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诉讼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研究

导 论第1-14页
一、 外国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历史与现状解析第14-27页
 (一) 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起源第14-15页
 (二) 证人作证豁免制度在美国的形成和曲折发展第15-22页
 (三) 其他各国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简要考察第22-27页
  1 英国第23-24页
  2 加拿大第24-26页
  3 德国第26-27页
二、 证人作证豁免制度诉讼原理探析第27-38页
 (一) 反对强迫自我归罪特权--证人作证豁免的理论基础第27-31页
  1 证人与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特权第28-29页
  2 冲突与协调--反对强迫自我归罪特权背景下的制度选择第29-31页
 (二) 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价值取向分析--以价值冲突和选择为主线第31-35页
  1 自由与安全--刑事程序的两个价值第31-33页
  2 保障人权和控制犯罪的价值冲突第33-34页
  3 利益权衡--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法价值基础第34-35页
 (三) 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正当性分析第35-38页
  1 司法公正--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法律正当性第35-36页
  2 司法效率--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现实正当性第36-38页
三、 中国式“污点证人豁免”的运行现状分析第38-53页
 (一) 中国式“污点证人豁免”的现行立法依据第38-40页
  1 刑事实体法的法律规定第39页
  2 刑事程序法的法律规定第39-40页
 (二) 我国实践中“污点证人豁免”运作的实证考察第40-44页
  1 侦查机关作“撤案”处理第40-41页
  2 检察机关作“撤案”或者“不起诉”处理第41-43页
  3 审判机关作“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刑事审判第43-44页
  4 我国“污点证人豁免”特点之小结第44页
 (三) 我国“污点证人豁免”与“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比较分析第44-49页
  1 两者的性质与立法意图不同第45-46页
  2 两者的法理基础与价值取向不同第46-47页
  3 两者启动条件与法律保障不同第47-48页
  4 豁免权的主体与权限范围不同第48-49页
  5 两种豁免的类型和内容不同第49页
 (四) 我国“污点证人豁免”局限性之探讨第49-53页
  1 理论基础不稳固,存在认识误区第50-51页
  2 从法律效果来看,不足以完全发挥污点证人的积极性第51页
  3 立法的局限导致实务操作困境第51-53页
四、 构建我国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思考第53-70页
 (一) 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分析第53-55页
  1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要求加强指控犯罪的力度第53-54页
  2 作为侦查技术的必要补充,有利于取证手段的完善第54页
  3 为沉默权制度在我国的移植做好制度准备第54-55页
 (二) 我国司法环境下的制度构建第55-63页
  1 “证人”与“自首、立功”犯罪人分离第55-56页
  2 理论前提---反对自我归罪特权应当立法确认第56-57页
  3 价值观念需要进一步整合第57-58页
  4 具体制度设计第58-63页
 (三) 制度配套措施第63-70页
  1 扩充检察官的不起诉权第63-64页
  2 丰富证据强制手段第64页
  3 补强规则限制证据的效力第64-65页
  4 证人保护应当加强第65-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属硫蛋白保护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下一篇:纳米氧化物的光催化及其在化学需氧量测定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