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1页 |
第一章 跨国公司商标保护的必要性 | 第11-17页 |
一、 为国家减少税收损失,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 第11-12页 |
二、 维护企业合法利益,完善中国投资环境的需要 | 第12-14页 |
三、 建立诚信的市场秩序,培育良好社会风气的需要 | 第14-15页 |
四、 保护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目前商标假冒侵权行为的特点 | 第17-26页 |
一、 侵权者由单纯的假冒商标向规避法律的理性方向发展 | 第17-22页 |
二、 侵权者由简单化、作坊化向专业化、组织化、跨国化方向发展 | 第22页 |
三、 假冒产品出口现象严重 | 第22-24页 |
四、 法人制假呈上升趋势,充分利用合法身份进行非法生产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目前跨国公司商标保护面临的立法不足 | 第26-38页 |
一、 我国刑法对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行为处罚力度不够 | 第26-31页 |
二、 商标的立法规定与现实需求存在差距 | 第31-34页 |
三、 对驰名商标的认定尚需完善,对其保护仍存在误区 | 第34-38页 |
第四章 目前跨国公司商标保护面临的执法不足 | 第38-42页 |
一、 行政执法保护未能与司法保护进行有效的衔接 | 第38-39页 |
二、 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纵容了侵权假冒行为 | 第39-40页 |
三、 法律判决难以获得实际履行,亵渎了法律的尊严 | 第40-42页 |
第五章 对我国商标法律保护的对策 | 第42-46页 |
一、 完善法制建设,重典打击假冒行为 | 第42-43页 |
二、 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培育透明、公正的执法环境 | 第43页 |
三、 发挥联盟和协会的打假作用,扶持社会打假力量 | 第43-45页 |
四、 提高公众对假冒问题的认识,培养知识产权意识 | 第45-46页 |
结 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