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介孔二氧化硅概述 | 第12-19页 |
| ·介孔材料的概念和发展 | 第12-13页 |
| ·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和合成机理 | 第13-15页 |
| ·双表面活性剂模板合成介孔二氧化硅 | 第15-19页 |
| ·介孔二氧化硅的用途 | 第19页 |
| ·药物载体概述 | 第19-23页 |
| ·药物传递系统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 ·药物载体种类 | 第20-22页 |
| ·介孔二氧化硅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 ·模板法合成纳米材料概述 | 第23-25页 |
| ·模板法在纳米材料合成方面的应用 | 第23-24页 |
| ·介孔二氧化硅在模板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样品制备和测试设备 | 第27-33页 |
| ·样品制备试剂和仪器 | 第27-28页 |
| ·测试设备 | 第28-30页 |
|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8页 |
|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28页 |
| ·X射线衍射仪 | 第28-29页 |
| ·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 | 第29页 |
| ·比表面和空隙分析仪 | 第29-30页 |
| ·差热扫描量热仪 | 第30页 |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第30页 |
| ·样品制备和性能测试 | 第30-33页 |
| ·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 | 第30-31页 |
| ·介孔二氧化硅基药物载体制备 | 第31-32页 |
| ·模板法合成二氧化锡中空纳米结构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介孔二氧化硅微结构调控 | 第33-55页 |
| ·二氧化硅球的可控合成 | 第33-35页 |
|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介孔二氧化硅微结构的影响 | 第35-42页 |
| ·CTAB浓度对介孔二氧化硅的影响 | 第35-38页 |
| ·F127浓度对介孔二氧化硅的影响 | 第38-42页 |
| ·氨水浓度对介孔二氧化硅微结构的影响 | 第42-47页 |
| ·反应时间对介孔二氧化硅微结构的影响 | 第47-48页 |
| ·温度对介孔二氧化硅微结构的影响 | 第48-50页 |
| ·酸性条件对介孔二氧化硅微结构的影响 | 第50-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四章 介孔二氧化硅作为药物载体 | 第55-61页 |
| ·介孔二氧化硅体外药物装载性能 | 第55-58页 |
| ·CTAB浓度对介孔二氧化硅体外药物装载性能的影响 | 第55-56页 |
| ·F127浓度对介孔二氧化硅体外药物装载性能的影响 | 第56-58页 |
| ·介孔二氧化硅体外药物释放性能 | 第58-59页 |
| ·CTAB浓度对介孔二氧化硅体外释放性能的影响 | 第58-59页 |
| ·F127浓度对介孔二氧化硅体外释放性能的影响 | 第59页 |
| ·小结 | 第59-61页 |
| 第五章 二氧化硅作为模板合成二氧化锡中空纳米结构 | 第61-71页 |
| ·反应物浓度对核壳结构形貌的影响 | 第61-64页 |
| ·尿素浓度对核壳结构形貌的影响 | 第64-66页 |
| ·温度对核壳结构形貌的影响 | 第66-70页 |
| ·小结 | 第70-71页 |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个人简历 | 第82-8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