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5页 |
·1,2-环己二醇与邻苯二酚的开发 | 第12-13页 |
·1,2-环己二醇及其衍生物合成邻苯二酚的应用前景 | 第13页 |
·本课题开展的意义和内容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36页 |
·1,2-环己二醇的来源 | 第15页 |
·化学合成方法 | 第15-17页 |
·环己烯氧化法 | 第15-16页 |
·高锰酸钾氧化法 | 第16页 |
·乙酸亚鉈法 | 第16页 |
·环氧环己烷法 | 第16-17页 |
·其它合成方法 | 第17页 |
·氧化反应的方法及特点 | 第17-20页 |
·液相空气氧化反应 | 第18页 |
·气相空气氧化反应 | 第18-19页 |
·化学氧化反应 | 第19-20页 |
·电解氧化 | 第20页 |
·化学合成路径的选择 | 第20-21页 |
·人工神经网络简介 | 第21-23页 |
·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状况 | 第21-22页 |
·改进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 第22-23页 |
·国内外固液相平衡研究的现状 | 第23-35页 |
·获得固体在液体中溶解度数据的方法 | 第24-26页 |
·影响溶解度数据测定的因素 | 第26页 |
·固体在液体中溶解度的研究方法 | 第26-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二章 1,2-环己二醇合成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36-64页 |
·实验部分 | 第36-38页 |
·试剂及分析方法 | 第36页 |
·分析可靠性验证 | 第36-37页 |
·合成工艺路线的确定 | 第37页 |
·实验操作 | 第37-38页 |
·数据处理 | 第38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38-51页 |
·甲酸作载氧剂制备1,2-环己二醇的结果讨论 | 第38-44页 |
·乙酸作载氧剂制备1,2-环己二醇的结果讨论 | 第44-51页 |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 第51-58页 |
·神经网络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53-55页 |
·网络的训练结果及应用 | 第55-58页 |
·放大试验和氧化反应加料方式的影响 | 第58-59页 |
·酸和乙酸乙酯的回收利用 | 第59-60页 |
·乙酸的回收利用 | 第59-60页 |
·溶剂的回收利用 | 第60页 |
·1,2-环己二醇结构的确定 | 第60-62页 |
·熔点测试 | 第60-61页 |
·红外线分析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第三章 1,2-环己二醇合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 第64-72页 |
·反应原理 | 第64-65页 |
·分析方法的确定 | 第65-66页 |
·分析原理 | 第65页 |
·分析方法的验证 | 第65-66页 |
·等温表观动力学方程式的确定 | 第66-68页 |
·实验步骤 | 第66页 |
·反应时间与过氧化氢浓度间的关系 | 第66-68页 |
·反应的表观活化能的确定 | 第68-70页 |
·反应动力学模型的验证 | 第70-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章 1,2-环己二醇热力学基础数据的测定与关联 | 第72-99页 |
·1,2-环己二醇的熔点和熔化焓 | 第72-80页 |
·熔点的测定 | 第73-79页 |
·1,2-环己二醇熔点和熔化焓测定结果讨论 | 第79-80页 |
·1,2-环己二醇的热容和热力学函数 | 第80-90页 |
·定压热容的测定 | 第81-87页 |
·熔化焓和熔化熵 | 第87-88页 |
·热力学函数 | 第88-90页 |
·1,2-环己二醇的标准燃烧热和标准反应热 | 第90-96页 |
·燃烧焓或燃烧焓 | 第91-92页 |
·燃烧焓的测定 | 第92-96页 |
·1,2-环己二醇的标准生成焓与标准反应焓 | 第96-97页 |
·1,2-环己二醇标准生成焓 | 第96页 |
·1,2-环己二醇标准反应焓 | 第96-97页 |
·小结 | 第97-99页 |
第五章 1,2-环己二醇溶解度的测定和固液相平衡的研究 | 第99-126页 |
·1,2-环己二醇溶解度测定 | 第99-103页 |
·实验方案的确定 | 第99页 |
·综合法测定溶解度 | 第99-101页 |
·试验原料及原料提纯 | 第101-103页 |
·溶解度测定结果 | 第103-106页 |
·试验数据的讨论 | 第103-106页 |
·试验误差分析 | 第106页 |
·理论模型的建立 | 第106-115页 |
·热力学理论基础 | 第106-109页 |
·用UNIFAC模型研究1,2-环己二醇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 | 第109-111页 |
·新集团的定义 | 第111-112页 |
·基团表面积参数和体积参数 | 第112-113页 |
·基团交互作用参数的回归 | 第113-115页 |
·用UNIFAC模型预测溶解度及预测功能的评价 | 第115-118页 |
·二元物系UNIFAC模型计算溶解度与实验值的比较 | 第115-116页 |
·三元固液相平衡数据的测定 | 第116-117页 |
·修正UNIFAC模型预测固液平衡数据功能的评价 | 第117-118页 |
·本文模型与简单方程和λh方程的比较 | 第118-125页 |
·简单方程的结果与讨论 | 第118-121页 |
·λh方程结果与讨论 | 第121-124页 |
·本文模型与其它模型的比较 | 第124-125页 |
·小结 | 第125-126页 |
第六章 有机溶剂萃取1,2-环己二醇的研究 | 第126-144页 |
·液-液系统相平衡的测定方法 | 第126-127页 |
·间歇法测定分配系数 | 第127页 |
·连续法测定分配系数 | 第127页 |
·溶剂萃取分配系数(分配比)的计算 | 第127-128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28-143页 |
·实验方案的确定 | 第128页 |
·实验装置及测定方法 | 第128-130页 |
·萃取试验结果及讨论 | 第130-133页 |
·溶剂萃取的有机相组分和组成的确定 | 第133-136页 |
·溶剂萃取的盐效应 | 第136-140页 |
·温度对萃取平衡的影响 | 第140-143页 |
·小结 | 第143-144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44-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54-156页 |
致谢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