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文献综述 | 第8-16页 |
1 果皮色素的功能及表现 | 第8-9页 |
2 红色表现与花青苷的分布 | 第9-16页 |
·花青苷的生物合成 | 第9-10页 |
·影响花青苷合成的内在因素 | 第10-14页 |
·影响花青苷合成的外在因素 | 第14-16页 |
前言 | 第16-1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8-21页 |
1 试验材料 | 第18-19页 |
2 测定方法 | 第19-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42页 |
1 李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色素、主要糖含量变化 | 第21-26页 |
·果皮色素含量变化 | 第21-22页 |
·果皮主要糖含量变化 | 第22-24页 |
·果皮花青苷与糖、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含量的相关关系 | 第24-25页 |
·不同发育时期、不同品种间色素物质、糖含量的比较 | 第25-26页 |
2 李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色素、糖含量变化 | 第26-30页 |
·果肉色素含量变化 | 第26-28页 |
·果肉糖含量变化 | 第28页 |
·不同发育时期、不同品种间色素物质、糖含量的比较 | 第28-30页 |
3 果实不同部位色素物质、糖含量的比较 | 第30-31页 |
4 李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酚含量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 | 第31-34页 |
·果皮总酚含量与PPO活性的变化 | 第31-32页 |
·果肉总酚含量与PPO活性变化 | 第32-33页 |
·不同品种总酚含量与PPO活性的相关关系 | 第33-34页 |
5 不同李品种成熟期色素含量的比较 | 第34-38页 |
·花青苷含量的比较 | 第34-36页 |
·叶绿素含量的比较 | 第36页 |
·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比较 | 第36-37页 |
·类黄酮含量的比较 | 第37-38页 |
6 大石早生成熟果不同部位色素含量 | 第38-39页 |
7 盐酸甲醇与pH差示两种方法测定花青苷含量结果比较 | 第39-42页 |
讨论 | 第42-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7页 |
Abstract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