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部分 当代中国肥皂剧 | 第9-25页 |
一、 有关肥皂剧的定义 | 第9-13页 |
二、 当代中国肥皂剧的基本构成要素 | 第13-16页 |
(一) 虚构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电视连续剧 | 第13页 |
(二) 每周安排多集,在固定时段连续播出 | 第13-14页 |
(三) 以娱乐大众为主要目的 | 第14-16页 |
三、 当代中国肥皂剧的发展历程 | 第16-25页 |
(一) 当代中国肥皂剧的起步阶段 | 第16-18页 |
(二) 当代中国肥皂剧的探索阶段 | 第18-20页 |
(三) 当代中国肥皂剧的发展阶段 | 第20-23页 |
(四) 当代中国肥皂剧走向成熟的阶段 | 第23-25页 |
第二部分 当代中国肥皂剧的文化品格 | 第25-41页 |
一、 当代中国肥皂剧具有的文化品格 | 第27-36页 |
(一) 世俗化 | 第27-30页 |
(二) 娱乐化 | 第30-33页 |
(三) 类型化 | 第33-36页 |
二、 当代中国肥皂剧具有这些文化品格的原因 | 第36-41页 |
(一) 观众的地位和欣赏要求 | 第37-39页 |
(二) 电视运营机制和商品经济的制约 | 第39-41页 |
第三部分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当代中国肥皂剧 | 第41-63页 |
一、 有关当代中国肥皂剧意识形态性的几个问题 | 第42-56页 |
(一) 故事如何收场:肥皂剧的结局问题 | 第45-49页 |
(二) 打破私人领域和公共空间的界限 | 第49-53页 |
(三) 生父情节与女性的乌托邦幻想 | 第53-56页 |
二、 肥皂剧的观众 | 第56-63页 |
(一) 观众--作为“商品化的受众” | 第57-60页 |
(二) 观众--作为商品的消费者和文化资源的使用者 | 第60-63页 |
结语: 雅俗互动的文化生态的建构 | 第63-66页 |
注释 | 第66-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0页 |
后记 | 第70-71页 |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