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高分散高负载铂基电催化剂的制备规律研究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5页
   ·前言第12页
   ·甲醇电化学氧化及其氧电化学还原基本过程及可能的机理第12-19页
     ·基本过程第12-14页
     ·甲醇电化学氧化基本过程与可能的机理第14-18页
     ·氧电化学还原基本过程及可能的机理第18-19页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的主要体系第19-26页
     ·阳极电催化剂第19-23页
       ·铂基阳极电催化剂第19-23页
       ·非铂基阳极电催化剂第23页
     ·阴极电催化剂第23-26页
       ·铂基阴极电催化剂第24-25页
       ·非铂基阴极电催化剂第25-26页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第26-32页
     ·化学方法第26-31页
       ·亚硫酸盐过程第26-27页
       ·浸渍法第27-28页
       ·有机硼化物液相还原法(也称为B(?)nnemann法)第28-29页
       ·Adams法第29-30页
       ·羰基化合物分解法第30页
       ·电化学还原沉积法第30-31页
       ·其它方法第31页
     ·物理方法第31-32页
       ·球磨法第31-32页
       ·溅射沉积法第32页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制备过程的表征第32-35页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的物性特征,电化学特性及其表征方法第35-45页
     ·催化剂金属粒子粒径、表面积及其利用率的表征第35-39页
     ·催化剂物相的表征第39-40页
     ·催化剂表面物种及其化学组成的测试第40-41页
     ·催化剂金属短程结构信息的表征第41-42页
     ·催化剂的电化学测试第42-45页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的要求与设计第45-49页
     ·碳载体的要求第45-46页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的要求第46-48页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的设计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65页
第二章 实验总述第65-72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65-66页
     ·载体与化学试剂第65页
     ·催化剂制备第65-66页
       ·Pt/C催化剂的制备第65页
       ·PtRu/C催化剂的制备第65-66页
       ·Pt-Mo_2C/C与Pt-MoP/C催化剂的制备第66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66-69页
     ·H_2和CO化学吸附第66-67页
     ·CO-程序升温脱附第67页
     ·循环伏安测试第67页
     ·透射电镜测试第67页
     ·X-射线衍射第67-68页
     ·红外测试第68页
     ·色质联用分析第68页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第68页
     ·核磁共振谱第68-69页
     ·毛细管电泳测试第69页
   ·催化剂性能评价第69-71页
     ·商品催化剂与化学试剂第69页
     ·氢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单池性能评价第69-70页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单池性能评价第70页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单池稳定性评价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2页
第三章 Pt/C电催化剂制备条件的影响及其制备过程表征第72-124页
   ·前言第72-73页
   ·实验结果第73-118页
     ·制备过程参数的影响第73-108页
       ·碱的添加量及添加顺序的影响第73-78页
       ·还原温度的影响第78-81页
       ·溶液粘度的影响第81-83页
       ·搅拌速度对催化剂制备的影响第83-85页
       ·是否去除氧气的影响第85-87页
       ·加水顺序及其加水量的影响第87-95页
       ·浸渍时间的影响第95-104页
       ·不同的炭载体及其处理方法的影响第104-107页
       ·光照的影响第107页
       ·结果总结第107-108页
     ·催化剂的制备过程表征第108-118页
       ·色质联用分析第108-109页
       ·傅立叶红外表征第109页
       ·紫外可见光谱测试第109-113页
       ·原位核磁共振谱表征第113-118页
       ·毛细管电泳测试第118页
   ·讨论第118-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4页
第四章 Pt/C催化剂的物性、电化学表征及其性能测试第124-152页
   ·前言第124页
   ·实验结果第124-150页
     ·催化剂的物性和电化学表征结果及与商品催化剂的比较第124-137页
       ·XRD测试第124-127页
       ·H_2及CO化学吸附第127-128页
       ·TEM分析第128-135页
       ·循环伏安测试第135-137页
     ·催化剂的单池性能评价第137-150页
       ·氢氧燃料电池PEMFC性能评价第138-140页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性能评价第140-142页
       ·不同金属载量的催化剂的单池性能比较第142-144页
       ·催化剂应用过程中的形貌变化与稳定性考察第144-147页
       ·催化剂制备放大实验结果第147-150页
   ·讨论第150-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52页
第五章 多元醇法制备的PtRu/C电催化剂的稳定性考察第152-162页
   ·前言第152页
   ·实验结果第152-161页
     ·20wt.%Pt-10wt.%Ru/C催化剂XRD表征第152-153页
     ·PtRu/C电催化剂CO-TPD测试第153-155页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单池的稳定性考察第155-159页
     ·阴阳极电催化剂放电前后形貌考察第159-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62页
第六章 新型阳极电催化材料初探--Pt-Mo_2C/C及Pt(Ru)-MoP/C电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性能测试第162-173页
   ·前言第162页
   ·实验结果第162-172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162-165页
       ·Pt-Mo_2C/C催化剂的制备第162-163页
       ·Pt-MoP/C催化剂的制备第163-165页
     ·催化剂的循环伏安测试第165-170页
       ·Pt-Mo_2C/C催化剂的循环伏安测试第165-170页
       ·Pt-MoP/C及PtRu-MoP/C催化剂的循环伏安测试第170页
     ·催化剂的的单池性能测试第170-172页
       ·Pt-Mo_2C/C催化剂的的单池性能测试第170页
       ·Pt-MoP/C及PtRu-MoP/C催化剂的的单池性能测试第170-172页
 参考文献第172-173页
第七章 结论第173-175页
作者简介及发表文章目录第175-179页
致谢第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雌激素对雄性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对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下一篇:全反式维甲酸对球囊损伤动脉后内膜增生及平滑肌细胞PCNA和Cdks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