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新型强双光子聚合引发剂的设计、合成及周期性微结构的制作

目录第1-7页
中文摘要第7-11页
英文摘要第11-16页
符号说明第16-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48页
 §1.1 前言第17-19页
 §1.2 双光子吸收材料的研究现状第19-33页
 §1.3 双光子聚合微加工的研究现状第33-40页
 §1.4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主要内容第40-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第二章 引发剂分子的设计、合成和表征第48-79页
 §2.1 引发剂分子的设计第48-54页
 §2.2 激发波长为600nm引发剂分子的合成和表征第54-63页
 §2.3 激发波长为760nm引发剂分子的合成和表征第63-70页
 §2.4 激发波长为780nm引发剂分子的合成和表征第70-72页
 §2.5 激发波长为800~830nm引发剂分子的合成和表征第72-77页
 §2.6 本章小结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79页
第三章 引发剂分子的晶体结构表征第79-101页
 §3.1 Yan-13分子的晶体结构表征第79-83页
 §3.2 Yan-11分子的晶体结构表征第83-86页
 §3.3 Yan-21分子的晶体结构表征第86-89页
 §3.4 Yan-20分子的晶体结构表征第89-93页
 §3.5 Yan-9分子的晶体结构表征第93-96页
 §3.6 Yan-4分子的晶体结构表征第96-100页
 §3.7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四章 双光子引发剂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第101-154页
 §4.1 前言第101-103页
  §4.1.1 单光子荧光量子产率第101-102页
  §4.1.2 双光子荧光测试装置第102-103页
 §4.2 D-π-D型分子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第103-116页
  §4.2.1 D-π-D型分子的电荷转移模式第103页
  §4.2.2 Yan-1~Yan-6分子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第103-114页
  §4.2.3 Yan-7和Yan-8分子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第114-116页
 §4.3 D-π-D-π-D型分子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第116-121页
  §4.3.1 D-π-D-π-D型分子的电荷转移模式第116页
  §4.3.2 Yan-13~Yan-15分子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第116-121页
 §4.4 D-π-A型分子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第121-134页
  §4.4.1 Yan-11和Yan-21分子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第122-128页
  §4.4.2 Yan-16和Yan-17分子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第128-132页
  §4.4.3 Yan-10分子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第132-134页
 §4.5 A-π-D-π-A型分子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第134-141页
  §4.5.1 Yan-18和Yan-19分子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第134-137页
  §4.5.2 Yan-20,Yan-22和Yan-23分子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第137-141页
 §4.6 引发剂分子的双光子吸收截面第141-151页
  §4.6.1 采用响应场方法计算双光子吸收截面第141-146页
  §4.6.2 开孔Z—扫描技术测试双光子吸收截面第146-151页
 §4.7 本章小结第151-152页
 参考文献第152-154页
第五章 周期性微结构的制作及聚合机理第154-167页
 §5.1 引言第154-155页
 §5.2 双光子聚合微加工装置及引发机理第155-156页
 §5-3 D-π-D型分子的双光子聚合微加工及聚合机理第156-158页
 §5.4 D-π-A型分子的双光子聚合微加工及聚合机理第158-160页
 §5.5 D-π-D-π-D型分子的双光子聚合微加工及聚合机理第160-161页
 §5.6 A-π-D-π-A型分子的双光子聚合微加工及聚合机理第161-164页
 §5.7 本章小结第164-165页
 参考文献第165-167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167-178页
 §6.1 论文的主要结论第167-171页
 §6.2 论文的新颖性和创新性第171-172页
 §6.3 展望第172-177页
 参考文献第177-178页
附录Ⅰ第178-182页
附录Ⅱ第182-186页
致谢第186-18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第188-190页

论文共1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专家控制及其在塑焊机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下一篇:近30年来科尔沁地区沙漠化时空变化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