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第1-11页 |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1-12页 |
| 处方的中医理论论述 | 第12-14页 |
| 1.处方组成及来源 | 第12页 |
| 2.功用与主治 | 第12页 |
| 3.根据中医药理论阐述适应病症的病因、病机和治法 | 第12-13页 |
| 4.方解 | 第13-14页 |
| 糖脉宁颗粒的工艺研究 | 第14-29页 |
| 1.实验材料 | 第14页 |
| 1.1 仪器 | 第14页 |
| 1.2 材料与试剂 | 第14页 |
| 2.处方组成与分析 | 第14页 |
| 3.剂型选择 | 第14页 |
| 4.制备工艺优选 | 第14-29页 |
| 4.1 红参、葛根、制何首乌提取工艺确定 | 第14-17页 |
| 4.2 莪术挥发油类成分的提取及β-环糊精包结条件的确定。 | 第17-21页 |
| 4.3 地黄、天冬、枸杞子提取工艺的确定 | 第21-23页 |
| 4.4 制粒条件选择 | 第23-26页 |
| 4.5 经过优选,确定糖脉宁颗粒的制备工艺为: | 第26-29页 |
| 糖脉宁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 第29-37页 |
| 1.实验材料 | 第29页 |
| 2.质量标准草案 | 第29-32页 |
| 2.1 药品原料(药材)及辅料的质量标准 | 第29-30页 |
| 2.2 药品成品的质量标准草案 | 第30-32页 |
| 3.起草说明 | 第32-37页 |
| 糖脉宁颗粒的初步稳定性试验研究 | 第37-38页 |
| 糖脉宁颗粒的药效学实验观察及安全性考察 | 第38-43页 |
| 1.实验材料 | 第38页 |
| 2.实验动物 | 第38页 |
| 3.试验方法与结果 | 第38-43页 |
| ·糖脉宁颗粒药效学实验 | 第38-42页 |
| 3.2 糖脉宁颗粒的急性毒性试验 | 第42页 |
| 3.3 糖脉宁颗粒的长期毒性试验 | 第42-43页 |
| 结语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 图谱 | 第45-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