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8页 |
·引言 | 第8页 |
·企业建模的概念 | 第8-9页 |
·企业建模的必要性 | 第9-11页 |
·一些先进制造模式的简介 | 第9页 |
·先进制造技术与制造模式对企业模型的需求 | 第9-11页 |
·企业建模的意义 | 第11-12页 |
·目前企业建模存在的问题 | 第12-14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4-16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企业建模体系结构与方法的比较 | 第18-38页 |
·常用的企业建模体系结构 | 第18-29页 |
·计算机集成制造开放体系结构(CIM-OSA) | 第18-20页 |
·集成信息系统体系结构(ARIS) | 第20-21页 |
·Purdue企业参考体系结构 | 第21-23页 |
·GERAM体系结构 | 第23页 |
·动态企业建模(BAAN/DEM) | 第23-24页 |
·IBM-CIM体系结构 | 第24-25页 |
·GRAI-GIM | 第25页 |
·IFIP WG8.1体系结构 | 第25-26页 |
·企业建模体系结构之间的比较 | 第26-29页 |
·常用的企业建模方法 | 第29-36页 |
·功能树图 | 第29页 |
·实体-联系模型(E-R) | 第29-30页 |
·IDEF_1X方法 | 第30页 |
·数据流图(DFD) | 第30-31页 |
·事件驱动的过程链图(eEPC) | 第31-32页 |
·Petri网 | 第32页 |
·IDEF_0方法 | 第32-33页 |
·IDEF3方法 | 第33-34页 |
·IDEF4方法 | 第34-35页 |
·常用建模方法的比较 | 第35-36页 |
·基于J2EE和UML的企业建模体系结构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UML建模方法及与其它建模方法的比较 | 第38-55页 |
·引言 | 第38-39页 |
·UML的内容 | 第39-47页 |
·UML的定义 | 第39-40页 |
·UML的主要内容 | 第40-47页 |
·UML建模方法应用于企业建模中的意义 | 第47-48页 |
·UML与其它建模方法的比较 | 第48-50页 |
·UML与其他面向对象建模方法的比较 | 第48页 |
·UML与非面向对象建模方法的比较 | 第48-50页 |
·UML与eEPC的比较 | 第50-52页 |
·UML Class Diagram与eEPC | 第51页 |
·UML State Diagram与eEPC | 第51页 |
·UML Use Case Diagram与eEPC | 第51-52页 |
·UML Activity Diagram与eEPC | 第52页 |
·UML统一其它建模体系结构的可能性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基于J2EE/UML的企业建模系统 | 第55-73页 |
·引言 | 第55-56页 |
·J2EE概述 | 第56-62页 |
·J2EE出现背景 | 第56-57页 |
·分布式应用系统体系结构 | 第57-58页 |
·J2EE体系结构 | 第58-62页 |
·基于J2EE的企业建模系统设计 | 第62-64页 |
·企业建模系统的体系结构 | 第62-63页 |
·后台数据库设计 | 第63-64页 |
·基于J2EE的企业建模系统的主要功能 | 第64-68页 |
·企业建模系统的关键技术 | 第68-71页 |
·J2EE体系结构的应用 | 第68页 |
·信息通信 | 第68页 |
·信息的编码及解码 | 第68-71页 |
·模型对象到关系数据库的映射 | 第71页 |
·系统的软硬件配置 | 第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企业模型到企业应用系统的转换 | 第73-85页 |
·引言 | 第73-75页 |
·企业模型到应用系统转换的开发背景 | 第75-76页 |
·具体方案和关键技术 | 第76-84页 |
·关键技术 | 第76-80页 |
·具体方案 | 第80-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工作展望 | 第85-89页 |
·引言 | 第85页 |
·论文总结 | 第85-87页 |
·未来展望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与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