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4页 |
1 影响NO_3—N淋失的因子 | 第7-12页 |
1.1 质地和土壤结构 | 第7-8页 |
1.2 温度 | 第8页 |
1.3 C/N比 | 第8页 |
1.4 含水量 | 第8-9页 |
1.5 降雨和灌溉 | 第9-10页 |
1.6 施肥 | 第10-11页 |
1.7 秸杆覆盖与还田 | 第11-12页 |
1.8 耕作方式 | 第12页 |
2 土壤NO_3—N淋失的确定 | 第12-13页 |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引言 | 第14-16页 |
第三章 时域反射技术测定土壤含水量、电导率和硝态氮的原理 | 第16-20页 |
1 时域反射技术测定土壤含水量 | 第16-17页 |
2 时域反射技术测定土壤电导率EC_b | 第17-18页 |
3 土壤溶液电导率EC_w的确定 | 第18-19页 |
4 土壤溶液电导率EC_w确定土壤NO_3~-浓度 | 第19-20页 |
第四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0-25页 |
1 供试土壤 | 第20-21页 |
2 原状土柱采集和制备 | 第21页 |
3 时域反射探头标定 | 第21-22页 |
4 土壤EC_b和土壤溶液电导率EC_w确定 | 第22页 |
5 土壤溶液电导率EC_w与土壤NO_3~-浓度关系的确立 | 第22-23页 |
6 硝态氮淋失试验 | 第23-25页 |
第五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5-47页 |
1 TDR测定土壤含水量和溶质运移评价 | 第25-27页 |
1.1 TDR测定土壤含水量 | 第25页 |
1.2 TDR测定土壤电导率 | 第25页 |
1.3 NO_3—N的求算 | 第25-26页 |
1.4 TDR测定NO_3—N与多孔陶瓷杯结果比较 | 第26页 |
1.5 EC_w和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 | 第26-27页 |
2 各种因素对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 第27-47页 |
2.1 土柱各层中硝态氮随时间的动态变化 | 第27-28页 |
2.1.1 施肥量与硝态氮动态变化的关系 | 第27-28页 |
2.1.2 灌水量与硝态氮动态变化的关系 | 第28页 |
2.1.3 温度与硝态氮动态变化的关系 | 第28页 |
2.2 土柱各层中硝态氮与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关系 | 第28-30页 |
2.2.1 灌水量与硝态氮和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关系的分析 | 第28-30页 |
2.2.2 施肥量与硝态氮浓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关系 | 第30页 |
2.3 土壤结构与土壤含水量和硝态氮的运移关系 | 第30页 |
2.4 土壤剖面中硝态氮的分布 | 第30-32页 |
2.4.1 施肥量对土壤剖面中中硝态氮分布的影响 | 第30-31页 |
2.4.2 灌水量对土壤剖面中中硝态氮分布的影响 | 第31页 |
2.4.3 温度对土壤剖面中硝态氮分布的影响 | 第31-32页 |
2.5 二次淋溶对土壤中硝态氮淋溶的影响 | 第32-4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7-48页 |
第七章 参考文献 | 第48-56页 |
英文摘要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