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经济思想史论文--世界论文--近现代经济思想(1640年~)论文--庸俗经济学论文--制度学派、新制度学派(现代制度学派)论文

制度创新机制论

论文摘要第1-6页
导言第6-8页
一、 总论——制度创新的基本理论第8-26页
 (一) 制度和制度创新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界定第8-14页
  1. 制度及其特征和作用第8-11页
  2. 创新与创造:制度创新的一种效益分析第11-12页
  3. 马克思创新观与熊彼特的创新观之比较第12-14页
 (二) 制度创新理论演变与渊源第14-20页
  1. 制度创新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制度经济学派与制度创新理论第14-15页
  2. 诺斯的制度创新理论内容:产权理论、国家理论、意识形态理论第15-18页
  3. 制度创新的理论渊源:经济学、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不同探讨第18-20页
 (三) 制度创新机制理论:制度创新理论研究的新视角第20-26页
  1. 制度创新机制:制度创新活动动态运行的一种规律性的模式第20-21页
  2. 系统、过程、方法方式:制度创新机制的三大要素及其功能第21-23页
  3. 加入WTO后中国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创新机制改革第23-26页
二、 系统论——制度创新机制的载体第26-40页
 (一) 主体、客体和制度环境第27-34页
  1. 主体:宏观主体、微观主体第27-30页
  2. 客体:制度制约下的社会问题及人第30-31页
  3. 制度环境:各种元制度的合理化、科学化程度对制度创新活动影响的总和第31-34页
 (二) 制度创新五大子系统及其地位与作用第34-37页
  1. 信息子系统:制度创新的前提和基础第34-35页
  2. 咨询子系统:现代制度创新合理化、科学化的必要条件第35-36页
  3. 决策子系统:制度创新的中枢和核心第36页
  4. 执行子系统:制度创新活动协调和落实的组织和物质保证第36-37页
  5. 反馈子系统:制度创新活动民主化、法制化的重要保障第37页
 (三) 制度创新系统改进和优化的必要性和目的第37-40页
  1. 必要性:解决制度创新系统创新能力的不足第37-38页
  2. 制度创新系统改进和优化的目标:科学性、多元性、整合性、能动性第38-40页
三、 过程论和方法论——制度创新机制运行环节和手段第40-52页
 (一) 制度创新过程:各子系统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动态过程第40-44页
  1. 发现问题,确立制度创新的目标第42-43页
  2. 集思广益,拟定制度创新可行性方案第43页
  3. 评估选优,择定制度创新方案第43-44页
  4. 充分反馈,适时完善新制度第44页
 (二) 制度创新的方式和方法:制度合理化、科学化的重要条件第44-48页
  1. 制度创新的源泉:制度创新的创造性思维方法第44-47页
  2. 制度创新的基本方式:作为一种资源的制度的科学配置途径第47-48页
 (三) 过程和手段创新:制度创新过程程序化、科学化的保障第48-52页
  1. 树立现代化的创新观念,培养创新主体良好的创新意识第49页
  2. 完善制度创新各个子系统建设,尤其是加强制度创新咨询系统建设第49-50页
  3. 提高制度创新主体的综合素质,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创新理论第50页
  4. 优化制度创新程序,运用科学的创新方法,更新和使用先进科学技术及设备第50-51页
  5. 加强制度创新的制度环境的建设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ZrB2陶瓷的自蔓延高温合成与烧结
下一篇:美国、英国和日本金融监管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