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1. 引言 | 第9-18页 |
1.1 植物对低光的适应机制 | 第9-12页 |
1.2 植物的光抑制和光氧化及其防御机制 | 第12-15页 |
1.3 草莓对弱光和强光的反应 | 第15-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2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18页 |
2.3 生理指标测定 | 第18-2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36页 |
3.1 草莓品种的耐荫性及其生理基础 | 第22-28页 |
3.1.1 草莓的耐荫性鉴定 | 第22-23页 |
3.1.2 遮荫条件下草莓光合特性的变化 | 第23-26页 |
3.1.3 遮荫条件下草莓叶片叶绿素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26-27页 |
3.1.4 遮荫条件下草莓叶片PSII和Rubisco活性的变化 | 第27-28页 |
3.2 草莓品种的光氧化敏感性及其生理基础 | 第28-36页 |
3.2.1 草莓耐光氧化能力的鉴定 | 第28-29页 |
3.2.2 光氧化条件下草莓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29页 |
3.2.3 光氧化条件下草莓叶片氧自由基含量的变化 | 第29-31页 |
3.2.4 光氧化条件下草莓叶片MDA含量的变化 | 第31-32页 |
3.2.5 光氧化条件下草莓叶片SOD、POD、CAT活性的变化 | 第32-34页 |
3.2.6 光氧化条件下草莓叶片光化学效率的变化 | 第34-35页 |
3.2.7 光氧化条件下草莓叶片叶绿素荧光猝灭的变化 | 第35-36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36-39页 |
4.1 草莓耐荫的生理机制 | 第36页 |
4.2 草莓耐光氧化的生理机制 | 第36-38页 |
4.3 耐光氧化及耐荫的鉴定技术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作者简介 | 第47-48页 |
附录一 | 第48-49页 |
附录二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