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 第1-35页 |
1.1 发展 HM/MnO_2二次电池的可行性 | 第10页 |
1.2 锰氧化物的简介 | 第10-16页 |
1.2.1 锰的氧化物物理化学性质 | 第10-12页 |
1.2.2 温度对锰氧化物的影响 | 第12-13页 |
1.2.3 锰氧化物的吸附特性 | 第13-14页 |
1.2.4 MnO_2及MnO的制备万法 | 第14-15页 |
1.2.5 二氧化锰的化学还原 | 第15-16页 |
1.3 MnO_2正极材料特性 | 第16-25页 |
1.3.1 MnO_2电极放电的机理 | 第16-22页 |
1.3.1.1 没有掺杂的MnO_2的各种氧化还原机理 | 第16-19页 |
1.3.1.2 掺杂改性MnO_2充放电机理 | 第19-22页 |
1.3.2 电极充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页 |
1.3.3 影响电极充放电的因素 | 第22-25页 |
1.3.3.1 晶型 | 第22-23页 |
1.3.3.2 粒度 | 第23页 |
1.3.3.3 导电材料 | 第23-24页 |
1.3.3.4 氢氧化钾浓度 | 第24-25页 |
1.3.3.5 充放电制度 | 第25页 |
1.3.4 提高电极性能的方法 | 第25-30页 |
1.3.4.1 改性以改善电极材料的可逆性 | 第25-28页 |
1.3.4.1.1 化学改性法 | 第26页 |
1.3.4.1.2 物理改性法 | 第26-27页 |
1.3.4.1.3 电化学改性法 | 第27-28页 |
1.3.4.2 对电极材料的预处理 | 第28-29页 |
1.3.4.2.1 加还原剂预处理 | 第28页 |
1.3.4.2.2 加热预处理 | 第28页 |
1.3.4.2.3 加耐过充复合气体的催化剂 | 第28-29页 |
1.3.4.3 对电极工艺的改进 | 第29-30页 |
1.4 超声化学简介 | 第30-34页 |
1.4.1 声学的发展状况 | 第30-31页 |
1.4.1.1 声化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21 | 第30-31页 |
1.4.1.2 声化学的发展十分活跃 | 第31页 |
1.4.2 超声空化 | 第31-34页 |
1.4.2.1 影响超声空化的物理因素 | 第32页 |
1.4.2.2 超声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第32-33页 |
1.4.2.3 超声空化的机械作用 | 第33-34页 |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34-35页 |
第二章 部分还原MnO_2样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5-53页 |
2.1 仪器和药品 | 第35页 |
2.2 样品的制备和测试 | 第35-38页 |
2.2.1 样品的制备 | 第35-36页 |
2.2.1.1 水相直按搅拌还原 | 第35-36页 |
2.2.1.2 水相超声还原 | 第36页 |
2.2.1.3 有机相中搅拌还原 | 第36页 |
2.2.1.4 有机相中超声还原 | 第36页 |
2.2.2 样品的测试 | 第36-38页 |
2.2.2.1 部分还原样品的氧化度的测定 | 第36页 |
2.2.2.2 透射电镜照相(TEM) | 第36-37页 |
2.2.2.3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7页 |
2.2.2.4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7页 |
2.2.2.5 循环伏安实验 | 第37页 |
2.2.2.6 充放电实验 | 第37-38页 |
2.2.2.7 不同放电周数后样品电极的扩散系数的测定 | 第38页 |
2.3 结果和讨论 | 第38-51页 |
2.3.1 还原条件与还原度的结果与讨论@29 | 第38-39页 |
2.3.2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9-41页 |
2.3.3 样品的TEM照片分析 | 第41页 |
2.3.4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1-42页 |
2.3.5 电化学实验部分 | 第42-51页 |
2.3.5.1 水相中还原所得样品的放电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2.3.5.2 有机相中制备的样品放电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2.3.5.3 水相中还原所得样品的循环伏安测试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2.3.5.4 有机相中超声还原样循环伏安测试分析 | 第48-49页 |
2.3.5.5 电位阶跃测定质于扩散系数 | 第49-51页 |
2.4 结论 | 第51-53页 |
第三章 改性Mno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53-84页 |
3.1 仪器与药品 | 第53页 |
3.2 MnO及改性MnO的制备和测试 | 第53-57页 |
3.2.1 由MnC_2O_4分解制备MnO的过程 | 第53-54页 |
3.2.2 由MnCO_3分解制备MnO的过程 | 第54-55页 |
3.2.3 固相合成物理掺杂Bi的Mn(OH)_2 | 第55页 |
3.2.4 样品的表征及测试 | 第55-57页 |
3.2.4.1 热重(TG)及差热(DTA)分析 | 第55-56页 |
3.2.4.2 X射线衍射(XRD)测试 | 第56页 |
3.2.4.3 透射电镜照相 | 第56页 |
3.2.4.4 MnO在不同浓度KOH中的溶解度的测定 | 第56页 |
3.2.4.5 充放电实验 | 第56页 |
3.2.4.6 循环伏安实验 | 第56页 |
3.2.4.7 恒电流极化实验 | 第56页 |
3.2.4.8 Tafel实验 | 第56-57页 |
3.2.4.9 阻抗行为研究 | 第57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57-83页 |
3.3.1 热重差热分析 | 第57-59页 |
3.3.2 X射线衍射分祈(X R D) | 第59-60页 |
3.3.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测分析 | 第60-61页 |
3.3.4 MnO在不同浓度KOH中的溶解度测试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3.3.5 MnO及掺杂样品的充放电实验的结果与讨论 | 第62-67页 |
3.3.6 循环伏安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67-77页 |
3.3.6.1 lMKOH中M1的循环伏安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7页 |
3.3.6.2 1MKOH中M1Bi的循环伏安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7-72页 |
3.3.6.3 1MKOH中M1Pb的循环伏安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2-75页 |
3.3.6.4 1MKOH中M2Bi与M2Pb的循环伏安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5页 |
3.3.6.5 不同浓度KOH中M1Bi循环伏安图的比较与分析 | 第75-77页 |
3.3.7 极化曲线的分析 | 第77-80页 |
3.3.8 Tafel曲线特性分析 | 第80-81页 |
3.3.9 阻抗行为研究 | 第81-83页 |
3.4 结论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