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 ·选题的背景及目的 | 第9-10页 |
|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 ·选题的目的 | 第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 ·我国海关风险管理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 ·我国海关风险管理的主要成绩 | 第11-12页 |
| ·我国海关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简要评价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文献分析法 | 第13页 |
| ·比较分析法 | 第13-14页 |
| ·实例分析法 | 第14页 |
|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 ·主要内容 | 第15页 |
| ·创新点 | 第15-16页 |
| 第2章 海关风险管理理论及方法 | 第16-32页 |
| ·风险概述 | 第16-23页 |
| ·风险的定义 | 第16-17页 |
| ·风险的基本要素 | 第17-18页 |
| ·风险管理 | 第18页 |
| ·风险管理的程序 | 第18-23页 |
| ·风险管理的组织 | 第23页 |
| ·海关风险管理 | 第23-25页 |
| ·海关风险 | 第23页 |
| ·海关风险的来源 | 第23-24页 |
| ·海关风险管理 | 第24-25页 |
| ·国外海关风险管理经验及启示 | 第25-32页 |
| ·美国海关风险管理经验及启示 | 第25-29页 |
| ·澳大利亚海关风险管理经验及启示 | 第29-30页 |
| ·荷兰海关风险管理经验及启示 | 第30-32页 |
| 第3章 沈阳海关风险管理瓶颈及其成因 | 第32-41页 |
| ·沈阳海关风险管理发展过程 | 第32-34页 |
| ·沈阳海关风险管理发展瓶颈 | 第34-36页 |
| ·现有管理模式成为风险管理实现“三大服务”的最大障碍 | 第34-35页 |
| ·业务运作模式尚未完全贯彻风险管理过程原则 | 第35页 |
| ·风险管理信息化程度无法有效解决通得快与管得住这一主要矛盾 | 第35-36页 |
| ·风险管理反映时代发展需求严重滞后 | 第36页 |
| ·风险管理发展瓶颈的成因 | 第36-41页 |
| ·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处于一种“虚”状态 | 第36页 |
| ·风险管理理念没有真正被每个关员接受并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 第36-37页 |
| ·风险管理资源匮乏 | 第37页 |
| ·风险管理没有形成闭合回路 | 第37-38页 |
| ·风险管理绩效考核仍处于低水平 | 第38-40页 |
| ·风险管理人员培训有待加强 | 第40-41页 |
| 第4章 沈阳海关风险管理发展的应对 | 第41-52页 |
| ·有效构建风险管理理念 | 第41页 |
| ·完善沈阳海关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 | 第41-43页 |
| ·建立企业守法管理系统 | 第41-42页 |
| ·健全和完善沈阳海关风险管理的协调运作机制 | 第42页 |
| ·建立沈阳海关风险管理平台 | 第42-43页 |
| ·优化沈阳海关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 第43-49页 |
| ·完善沈阳海关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 第43-44页 |
| ·建立沈阳海关风险管理中心体制 | 第44-46页 |
| ·建立三层风险防范和控制模式 | 第46-47页 |
| ·完善4个环节的沈阳海关风险管理过程 | 第47-49页 |
| ·促进沈阳海关风险管理职业发展与培训 | 第49-50页 |
| ·确保风险管理有效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50-52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